世上岂有降天子哉?公孙述的回复干脆利落。
古时三皇五帝有禅让传国,唯独夏桀被商汤击败后,被流放南巢,但考虑到两淮已是商朝势力边缘,而南方越国又号称夏后裔,夏桀败后遁逃的可能性更高些。
周武伐纣规模浩大,商纣虽败,却战至最后一刻,自焚而死;周亡于秦,东周公、西周公不堪一击,但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却崩于此前,错开了九鼎迁移的屈辱一幕。
子婴是肉袒牵羊跪降刘邦奉上传国玉玺不假,但他此前就被赵高找借口废除帝号,仍称“秦王”,算不得天子。
至于前汉终于王莽,又回到禅让老路上,王莽虽被第五伦推上断头台,却从未有稽首归降求存的举动。
按照这个标准,纵观古时,直至新末,确无“降天子”,但若要论僭称帝号的投降者,光诸汉刘玄、刘孺子婴众人就能点出一堆来。当然,以公孙述的傲气,从不认为此辈能与己相提并论,作为三足鼎立十年的选手,起码也能同第五伦、刘秀为伍吧?
总之公孙述的回复不卑不亢,颇有几分豪杰气。
可他同时做的另一件事,就没那么地道了,那位奉命来回复马援的成家使者,一口咬定必须单独谒见,马援自己倒是大大咧咧要答应,随他出征安民的“大行令”冯衍倒是谨慎,马援去年在汉中就遭到过刺杀,不可不防啊。。
遂先让绣衣卫仔细搜身, 那使者以受辱为由拒绝配合, 后来虽勉强就范, 却什么都没搜出来,但就在绣衣卫要求检查其发髻上的细簪时,使者顿时面色苍白, 竟上下嘴皮一磕,服毒自杀!
事后检查, 那发簪果然尖锐无比, 还浸泡了剧毒, 冯衍不由冷汗直冒,今日若单独接见, 刺客趁其不备之际,于十步之内飞掷短簪,中了马援, 那还得了?
马援得知后, 顿觉自己是抛媚眼给瞎子看, 唏嘘道:“吾视公孙述为旧友, 而子阳,仍视我为敌国之将, 欲杀之而后快啊!”
阳为礼仪彬彬,大国之主,阴则嫉妒成性, 残忍毒辣,这行事确实很公孙述!
既如此, 马援已仁至义尽,攻城时, 就再不会有半分收敛了,倒是冯衍思量起另一事来。
“吾等奉君命两路伐蜀, 公孙述坐困成都,败局已定,仍寄希望于杀手一击的侥幸,能往骠骑马大将军处遣死士,征南岑大将军那边,是否也会派几名刺客去?”
……
却说另一边,公孙死士多人离开成都后, 立刻兼程奔赴江州,蜀郡东边的广汉已被魏军占领多地,不再安全,他们遂狂奔两百里, 抵达犍为郡北部的资中(今西川资阳),沿沱江坐船南下,行五百里水路,抵达长江渡口江阳城(今四川泸州),往东顺流,就是江州。
这是最省时间的一条路,也是公孙述认为岑彭可能北上围攻成都的路线。
然而刺客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飞毛腿岑大将军,赶到江阳城时,发现此地已经易主。几人大吃一惊,假装来投降的士人,稍稍打听后,才得知一个让他们恨不得立刻跳船的消息。
原来,早在数日前,岑彭得知公孙述调集军队守广汉、资中后,就从江州逆流攻陷江阳,却弃沱江大道不走,反而继续沿长江溯源而西!兵锋直指犍为郡首府:僰道!(今四川宜宾)
因魏军控制水道,进行船舶管制,刺客们夜间行船,白日上岸步行,四天后,赶了两百里路的众人气喘吁吁地来到僰道,城头果然也换上了魏国旗帜……
“什么,岑彭三日前便已离开?”
死士的首领快疯了,这岑彭不但善守,能在敌人主力夹击中藏于九地之下,还善攻,不动则已,动则如翱翔于九天之上!他自从入蜀后,就兜了个大圈子,在硕大平原上“转进如风”,不但把敌军、刺客绕晕,连自己人都糊涂了,很少有人能猜出岑彭的真正意图。
但当得刺客们多方打听,搞清楚岑彭主力下一个目的地后,都双腿一软。
“北方三百里外,岷江与大渡河交接处,南安城(今四川乐山)?”
……
岑彭不是乱跑,他之所以放弃直线不走,反而在成都平原南缘兜个大圈子,自有三个理由。
“此乃避实就虚。”岑彭告诉麾下偏将、校尉:“长江水道逆流难以运输兵力,荆州军入蜀者五万人,又要分兵把守新降各郡县,实已捉襟见肘,能战者不足三万。”
所以,倒不如绕开资中、广汉,朝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打。
但荆州军的将校们连胜后颇为骄横,觉得自己就算只有几千人,也能吊锤蜀军,故在启程前纷纷力劝岑彭,甚至有人直接说:“大将军避近就远,确实绕开了敌军主力,使其不知我所向,疲于奔命。但将士们心里都盼着能多立战功,最好能早到成都,如此一来,必叫马骠骑的西军抢了先,这仗岂不是白打了!”
可众人不知道,作为第五伦麾下四大将中最稳的一环,岑彭情商也极高,想得比他们多很多……
出征之际,岑彭便思量过:“陛下令两路包夹公孙,未明确我与马将军谁为主攻,谁为策应,但必有一军先至成都,若相互争竟,易伤和气。”
这担忧不是多余,毕竟魏军有传统,打仗时最要防备的,就是友军……
等到岑彭使出回马枪拿下江州时,马援还堵在剑阁,看似荆州军抢了先,军中洋溢着一片“打到成都过七夕”的乐观情绪,岑彭又开始想了。
“荆州军去年参与当阳决战,被陛下评为战功第一,而马将军在汉中牵制成家,只派西凉铁骑助阵;今岁我又得以攻克巴郡江州,若再下成都,全取蜀中,岂不是将所有功劳、好处都占了?”
加上岑彭的职务是“征南大将军”,未来第五伦要灭亡苟延残喘的东汉,岑彭和荆州军是绝对主力!一时间,岑彭俨然要在四大将中孤拔而起,成为武将之首。
这是麾下们喜闻乐见的结果,谁不愿意大功独占,鸡犬升天呢?但对岑君然而言,他最不想抢的,就是功劳,就不想出的,便是风头!
“今天下只余吴蜀,相当于二桃,除却吴汉坐镇北疆外,南线三位大将军,则如三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何况三乎?为陛下臣子,当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利也。”
所以岑彭要主动替第五伦分忧,当起了将相和里的蔺相如,小心翼翼地权衡功劳,保持现在马、岑、耿三将齐头并进的局面。
所以他无视了麾下的抱怨,放弃近路,反在蜀中来了个大迂回,当然,除却一、二点考虑外,岑彭还有第三层心思。
“公孙述败亡已是定局,唯恐其放弃成都,向南逃遁,南中偏远,王莽时三次起兵,数十万人攻十年不能安定,若叫公孙逃亡南中,益州变乱恐怕难以短视平息。”
这对第五伦一统天下是不利的,岑彭自然有义务阻止这种可能!
所以他先占犍为郡首府僰道,这是从蜀郡南下朱提、牂牁的要害,接着打算袭击南安(乐山),扼住了大渡河最重要的渡口,如此一来,蜀军连奔逃越巂郡的机会也已丧失。
就在岑彭强渡洪流,攻克缺乏防备的南安城,看着身后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感慨其势若奔马之际,成家丞相、公孙太子的部队,也正从资中南遁至此……
……
李熊得到公孙述托孤后,挥泪辞别君王,立刻轻装前往资中见太子——为了赶时间,他甚至连家眷都没带!
抵达资中后,李熊向太子陈述皇帝诏令,献上传国玉玺,太子虽然嘴上嚷嚷着要回成都,势与父皇共存亡,但还是接过了玉玺,宣布从即日起代父执政,先赶往南方召集军队忠良,再北上勤王解围不迟。
资中只有万余人,而东边的广汉则有两万,虽然都归太子监御,但撤退也有先后,李熊建议:“魏军岑彭部已取江州,沱江下游江阳等地不再安全,吾等不如转至岷江,再经僰道前往朱提。”
太子年纪不大,却继承了公孙述的毛病,那就是爱讲排场,太子早年被公孙述封王,也积累了不少家底,如今南迁前往不毛之地,想着那里要啥没啥,鼎簋漆器之类的瓶瓶罐罐不舍得扔,途经太子的各处庄园府邸,恨不得将家底搬走。
走到半路,这才听闻僰道失陷的消息,李熊知道没法直接去朱提了,再度提议,不如走南安城,渡大渡河,逃至越巂郡……
万万没想到,他们为了躲岑彭,绕了一个大圈子,而对方也在兜圈!
当李熊听闻南安大渡河口已插上五色旗,岑彭部两万人,正飞快向北推进,明日就将与己方遭遇时,几欲惊得坠车:
“岑君然,真神将也!不但兵速如神,料敌亦如神仙哉?”
……
岑彭机关算尽,庙算料敌时,便设身处地,替公孙述将每一条退路都考虑到了,故能预判对方的预判。
南边,岑彭在大渡河堵住了成家政权延续香火的最后一点希望。
而北边,被公孙述绑着陪割据者殉国的成都城,也在负隅顽抗数日后,于隆隆炮声中,轰然失陷!
……
ps:祝读者们虎年大吉。
另外,故事接近尾声,只有不到十章了,预计初四或初五结束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