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海寇
    而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这件事倒是成了整个京城的谈资。
    大梁的这些亲王上次出现在京城还是在先皇在世的时候。
    如今已经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亲王有没有暗中离开封地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李文栋之外,应该没有其他亲王到过京城。
    所以,今年的年节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实在是有不少看头。
    这些亲王在京城的府邸都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自从李彧的圣旨传出之后,这些府邸也开始忙碌起来。
    而按照时间来看,到今年的年节为止,李淡来到宗人府也已经满三年了,所以,等过了年节之后,他也能返回四川了。
    不过,既然韩王都要来京城,他倒是也不用急于一时。
    若是宗人府不继续留用的话,他到时候便能跟李之仪一起返回四川。
    而对于李彧的这个决定,除了齐太后他们十分反对之外,李琳的心中也十分反对。
    毕竟,只要李之仪到了京城,等他返回四川的时候,李琳也只能跟着一起离开京城,到了那个时候,她可再没有留在京城的借口了。
    所以,自从李彧下了圣旨之后,李琳便三天两头地去陈宅。
    只是,陈安晏的情况并不乐观,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被薛启堂拦在了院子外面。
    而这给李琳的感觉就好像是陈安晏在故意躲着她,因此,她有次在陈宅发了很大的脾气。
    相比之下,黎雨竹如今在京城倒是已经小有名气。
    转眼就到了十月下旬。
    当初李彧通过枢密院,用八百里加急将圣旨送到了各个王府。
    根据回报的消息,大部分王爷离京城只有一个月左右的行程了。
    至于秦王和韩王,从行程来看,他们应该也能在年节前赶到京城。
    献王的时间上有些勉强,若是后面加快些脚程,应该也能赶得上。
    而在这段时间里,北周发生了一件事。
    日连部落连同另外几个部落一同对抗耶律平。
    而耶律平也因为影子的行刺而受了重伤。
    要不是他的亲随拼死保护,再加上还有万通镖局的人在暗处出手,让那个影子也受了重伤,否则的话,这位北周新君就要殡天了。
    北周现在总共有十三个部落。
    包括日连部落在内的五个部落已经公然反叛。
    耶律平原本用另外一个部落去控制日连部落,可随着另外四个部落的同时起事,耶律平派去的那个部落损失惨重。
    所以,如今虽然耶律平还有八个部落在手,但只有七个部落还有战力。
    而且,耶律平还要在跟西夏和大梁边界处安排驻防,所以,若是正面交战,反倒是耶律平可能会落入下风。
    所幸的是,耶律平在夺取帝位之前,可是北周的上将军。
    包括已经被大梁收回的新疆在内,北周有不少土地都是耶律平打回来的。
    再加上耶律恒德还在他的手里,所以另外五个部落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那五个部落的位置位于北周的东面,跟蒙古相邻。
    如此一来,陈安晏原本想要利用北周去对付齐太后他们那五万大军的计划就无法实现了。
    若是放在其他时候,北周开始内乱,对于大梁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因此,在最近这段时间,枢密院一直在争论要不要对北周动兵。
    其实,不光是枢密院,也有不少其他衙门的人一直在上书,请朝廷出兵北伐。
    在去年陈安晏从西北带回那场胜仗之前,大梁在这些年里深受北周之扰,在他们看来,眼下正是彻底解决这个麻烦的好机会。
    而根据李彧和陈安晏的官差,建议出兵的官员,大多都是已经投靠了齐太后他们的官员。
    显然,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希望在李彧正式掌权之前,大梁越乱越好。
    只有这样,齐太后他们才能混水摸鱼。
    所以,针对这些官员,陈安晏也一直连同其他官员建议朝廷暂时不要北伐。
    而单文柏他们又借这个机会再次弹劾陈安晏跟北周勾结。
    好在如今的陈安晏早就褪去了当年的稚嫩,论城府,那些在朝多年的官员也未必就一定能胜过陈安晏。
    只是如此一来,李文栋必须要在河北和蒙古边界布置五万大军。
    直隶总共只有十万左右的驻军。
    李丰年在山西经营这么多年,在陈安晏看来,他的军队恐怕要比齐太后更多。
    所以,陈安晏也只能盼着等这些亲王来到京城后,自己能找机会将他们全都控制住。
    只要能将这些亲王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不论谁有异心,都不敢轻举妄动。
    另外,在这段时间里,李桂成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虽然自从陈安晏来到京城后,陈安晏就一直在资助李桂成。
    怎奈李桂成的势力实在太过单薄,其封地也属实太小了一些。
    虽然后来用了一些手段,隐藏了一些实力。
    可是跟那位高丽太子相比,还是不值一提。
    特别是那次李胜贤在陈安晏的身上吃了个大亏,这位高丽太子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不敢再对大梁有任何企图,于是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对付李桂成。
    如此一来,李桂成好不容易积攒的势力再次付诸东流。
    根据最新的消息,李桂成虽然还在自己的封地,依旧是高丽的三皇子,但跟被软禁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陈安晏原版是想要扶持李桂成成为新的高丽王。
    只要能将高丽控制住,那倭国便无法利用高丽当跳板来对付大梁。
    可如今,高丽和倭国的合作却是愈发紧密。
    好在大梁西北的压力小了很多,所以就算有倭国的支持,李胜贤依旧不敢对大梁有觊觎之心。
    不过,尽管如今的李桂成已经被李胜贤软禁在了封地,但他之前合作的海寇却是通过宋相佑跟陈安晏取得了联系。
    之前在东北的时候,陈安晏放过了宋相佑,但李桂成也知道他无法在高丽露面了,所以索性让他去负责跟那些海寇联络。
    可是好景不长,吃了个大亏后的李胜贤开始对付李桂成。
    尽管李桂成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想过学中原王朝的卧薪尝胆,但李胜贤却不为所动,一直到最后将其软禁。
    他之所以没有将李桂成杀了,一方面是担心高丽王会反对,另一方面是担心民心。
    李桂成在民间素有贤名,若是就这么把他杀了,必定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而他在将李桂成软禁的这段时间里,就是在找李桂成的罪证。
    好在李桂成行事小心,所以才“苟活”至今。
    自从李桂成被软禁之后,宋相佑便立刻找到了陈安晏,想请陈安晏帮忙替李桂成解围。
    但陈安晏很清楚,自己出面非但无法替李桂成解围,反倒是可能会害了李桂成。
    所以,陈安晏通过宋相佑先是安抚了那些海寇。
    根据宋相佑的介绍,这些海寇总共已经有三万人左右。
    说是海寇,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海寇,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李桂成暗中准备的人手。
    所以,这三万人对于李桂成十分忠心。
    当初得知李桂成被软禁,他们也想过前去营救。
    可是,李桂成却是通过宋相佑让他们暂时不要露面,否则的话,就相当于是把自己想要谋反的证据交给李胜贤。
    陈安晏在跟徐镖头商议之后,认为眼下想要改变高丽国内的局势也只有一个办法了。
    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一试。
    至于李桂成的那三万人手,已经暂时被控制在了陈安晏的手里。
    其实,按照那些人的想法,自然是立刻起兵营救李桂成。
    整个高丽总共也就只有十几万大军,他们有三万人,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尽量避免正面冲突,他们还是有机会跟李胜贤两分高丽。
    而且,尽管李胜贤是太子,但相比之下,还是李桂成更得民心。
    不过,陈安晏却是对他们的这个想法嗤之以鼻。
    按照他的意思,不管这三万人用怎样的战术,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必败无疑。
    在陈安晏看来,高丽地势狭长,这三万人想要用迂回的战术十分冒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包围全歼。
    而且,据陈安晏所知,这三万人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或是岛上,且先不说他们的马匹十分紧缺,就算是有足够的马,也未必是李胜贤手下那些骑兵的对手。
    最重要的是,一旦真的开战,他们这三万人除了要面对李胜贤的那十几万大军,可能还要面对倭国的援兵,在前后夹击之下,这三万人断无成功的机会。
    宋相佑似乎没有想到,陈安晏竟然能分析得这么透彻。
    不过,尽管陈安晏不建议他们直接起兵,但对他们却有另外的安排。
    而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大梁年节,李胜贤竟然又派了李桂成出使大梁。
    不过,细想之后大家也觉得李胜贤的这个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在最近这几年时间里,李胜贤曾派出包括李桂成在内的数位使臣出使大梁,可除了李桂成之外,其他使臣竟然都出事了。
    而李桂成非但没有出事,每次还都带回了大梁的赏赐。
    这也是李胜贤怀疑李桂成的理由之一。
    所以,这一次他在李桂成身边安插的全是自己的人,他想看看李桂成到底有没有跟大梁勾结。
    一旦有什么异举,自己便能利用此事对付李桂成。
    而倘若李桂成这次没能从大梁带回赏赐,自己同样有理由对付李桂成。
    所以,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李桂成在李胜贤的眼中,已经是一个必死之人。
    至于倭国的使臣。
    他们派出的依旧是藤真一郎。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作为倭国使臣出使大梁了。
    只不过,这次他的运气并没有前两次那么好。
    据说,他这次是直接从倭国坐船,准备从山东登陆之后再赶往京城。
    然而,就在他们刚经过高丽不久,就遇到了大量的海寇。
    倭国使团最终全军覆没。
    据说倭国天皇在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立刻派出了水兵前去剿寇。
    然而,等他们的水兵赶到的时候,海寇早就不知所踪了。
    不光如此,就在他们化整为零,扩大搜索范围的时候,他们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袭击,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倭国水兵只能向高丽求援,希望高丽能跟他们一起围剿那些海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