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资助政策啊!"听到马皇后的问题,朱橚怔了怔,不明白为何皇后突然提起这个话题。
难道!
马皇后察觉到了什么吗?朱橚内心不禁疑窦丛生。
否则,她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而且,朱橚敏锐地察觉到,马皇后在问这个问题时,眼神中流露出忧虑和困惑,仿佛真的发现了问题所在。
稍作停顿,朱橚随即反问:"母亲,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呢?"
"唉!"
马皇后叹了口气,接着说:"之前并未察觉有何不妥,但不知为何,看父亲制定的宗族资助政策时,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显现,而是会在数十年后显现出来。"
"天哪!"
听到马皇后这样说,朱橚心中微震,马皇后果然是千古明后,竟有这般洞察力,能突破历史的框架,预见宗族资助的隐患。
罢了!
既然他朱橚来到大明,成为大明的王,也应该尽一份力了。
略作思量,朱橚开口道:"母亲,该怎么说呢?父亲制定的宗族资助政策确实存在重大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国乱!"
"什么?"
马皇后身体一震,满脸惊讶:"小五,真……真的吗?父亲的政策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快告诉母亲,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道理很简单。"
"母亲,我们玩个棋盘游戏。现在,你面前有个棋盘,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以此类推,每格数量翻倍。"
"你觉得在第十一格、第二十格、第三十格时,应该放多少粒米呢?"
"这……"
马皇后微微一愣,随即问道:"小五,宗族资助政策和放米有什么关联?"
"当然有关,母亲,你先算一算,到时候自然明白。"朱橚说,从后世的角度看,答案显而易见。
"这……"
马皇后眉心微蹙,没有多想,开始计算起来。
然而,未曾接受过正规教育的马皇后,在起初计算这个数字时还能应付,但一旦超过了千这个界限,就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
特别是到了后面,当数目攀升至几万乃至十几万时,她顿时陷入了困惑。
“呼……”
马皇后深深吸了口气,接着说:“小五,娘算不动了,我还是没弄清楚,这跟宗族的供给有什么关联。”
“娘,别急,我慢慢解释给你听。”
朱橚接着说,“你有没有感觉,棋盘上的米粒数量,似乎与我们大明宗族人口有些微妙的关系呢?”
“代入一下,第一个格子代表父皇和母后,就是你们两位。”
“第二个格子里,就成了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加上我,一共五个人。”
“至于第三个格子呢?目前还不清楚,大哥身为太子,至少会有五六个孩子,十几个也不稀奇。二哥呢?也该有几个吧!三哥、四哥同样如此,假设每人有五个孩子,到了他们下一代,就已经有二十五人了。”
“再下一代呢?宗族人数恐怕就要破百了。”
“然后,他们再下一代呢?可能就会有四五百人,就这样一代代繁衍下去,九代之后,大明宗族会有多少人呢?”
“即使达不到一百万,至少也有几十万吧!”
“如果遇到一个特别能生的后代,整天只顾生育,像周文王那样生出上百个孩子,宗族的人口又会是多少呢?”
“别说一百万,就算宗族成员达到十万之众。”
“国家要拿出多少资源来供养这些宗族成员呢?”
“咕噜!”
马皇后闻言,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被朱橚的话惊到了。
此刻,她终于明白,老朱制定的宗族供给政策有多么可怕,正如小五所说,这确实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决策。
因为老朱自己受过苦,所以不希望子孙也受苦。
即便他们无所事事,宗族也会提供庇护。
无论多少,都会一并供养。
而且,他们老朱家后代的俸禄极其丰厚。
别的不说,单讲这米。
一位亲王就能领取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最低级别的奉国中尉也能得到两百石的供给。
马皇后愣住了,不是她无法理解,而是这个数字实在太过庞大,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让她无法继续想象下去。
不必提及那些亲王和郡王,仅以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来算,九代之后,大明宗族的奉国中尉数量也将达到十万。
这样一来,一年下来,就需要两千多万石。
想象一下,仅宗室一年的俸禄总额,恐怕已超出了十贯巨资,如此天文数字,大明的国库根本无力承受。
"哎呀!"
一念及此,马皇后的呼吸瞬间沉重。
实在骇人听闻!
可以预见,一旦那种境况来临,将会引发何等风波,大明的百姓哪有这么多粮食去养活他们这些皇族子弟。
事态发展至此,结局只有一个——起义!
全民起义,就像当年推翻元朝那样,推翻他们老朱家打下的大明江山。
为何老朱会起义?还不是因为食不果腹。
因此,他深知,百姓饿肚子时,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起义并非轻易能煽动的。
百姓不是愚笨之人,让他们养活整个大明皇族,这怎么可能?
王国之策!
这宗室供养的政策,真是王国之策!
"娘,不得不承认,你的直觉真准。"
朱橚接着说:"父皇制定的宗室供养政策确实有漏洞,不过,父皇没考虑到也是情有可原,谁能料到那么长远呢?"
"通常来说,能顾及到孙子、玄孙一代已算难得。"
"五世、六世以后,太过遥远,谁会去想呢?"
"还好!还好!"
马皇后马上说:"小五你能发现这个问题,否则后果难以预料,我们老朱家也会成为大明的罪魁祸首。"
"对了,小五,既然你能看出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