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章 一将难求之蒋柏里(二)
    在日本老一辈人中提起这位蒋方震(蒋柏里字方震)将军,他的名气比在中国还大。日本人记得他的《国防论》,他的抗日战略理论----八年血战之后,看蒋柏里将军的抗战理论,日军恰似按照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的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而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
    他也是一个日本陆军历史上极为尴尬的人物。他毕业获奖的场面颇为传奇,因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宣布毕业生的名次是从前向后的,念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将方震”。
    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就这样,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方震,就是蒋柏里拿了,天皇的赐刀当然也归中国了。日本士官学校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这位第二名就是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的风流将军蔡锷。这样引起的骚动更厉害了。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人先检查了一下,----不幸的是,第三名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淮!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发布官是伏见宫亲王,惶恐之下感觉无法向天皇交待,临时换了一个日本学生做第三名,又想想前四人日本学生不过半也尴尬,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做第四名,张孝淮得了第五。
    增加的两个人是谁呢?一个叫荒木贞夫,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甲级战犯;一个叫真崎甚三郎,后来的台湾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政变的幕后黑手。此外,这一期里里面的日本毕业生还包括如下人物:小矶国昭(后来的首相),本庄繁(关东军司令),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阿部信行等,堪称日本陆军的一代精英,皆败于蒋柏里之手。从此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规定中国留学生必须与日本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同样情形生演。可谓大长中国人志气。
    当然这是否是以讹传讹,有待商榷。按传统,日本陆士毕业优等生(前几名)得到的是银怀表,陆大毕业前五名才是军刀组的,但是陆大必须得有联队长推荐才能读,留学生没资格(当然朝鲜除外,当时已经是殖民地了嘛)。
    姑且不去管他,反正此人有能力就是了,这是无可置疑的。
    1906年蒋氏回国,在赵尔巽幕任督练公所总参议,但为张作霖等旧军人物排挤,同年以德意志国防军第七军营长的身份赴欧洲考察军事。在德国,他的杰出的军事才华受到德国军界元老兴登堡元帅的高度赞誉。1910年再回国,得士官同学良弼提拔,就任禁军管带,后转赵尔巽幕再任前职。
    在1912年下半年,时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的蒋柏里因为对北洋军阀政府拖欠挪用陆军大学教育经费表示强烈不满,在操场上全体学员面前,竟创腹自杀,幸被清醒过来的学员抢救过来,不过从此,他对北洋政府心灰意冷,坚决离开军界。之后结识日籍看护佐藤屋子,与其结婚,婚后佐藤屋子改名为左梅。二人之女蒋英是著名音乐家,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妻。
    袁世凯称帝后蒋柏里依附同学蔡锷讨袁,后来蔡锷不治身亡,蒋氏因而失去政治靠山,遂在1917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黎元洪倒台往后数年间,蒋氏公职清闲,闲来着书立说,担任一些杂志的编辑、组织诗社等。他空有满腔热血、满腹经纶,却无伸展机会。直皖大战后尚在北京闲居,因与张作霖有旧隙,正准备投奔吴佩孚,以等待机会讨伐张作霖,报昔年之怨。
    如此优秀的人才,张汉卿怎能错过?他一面指示“奉情局”高纪毅密切监视蒋柏里在北京的居所,在北京城尚处于混乱之中时亲自上门拜访,以图将其人拉于帐下。
    两天前,当皖系落败的当日,蒋柏里就敏锐地发觉自己已被不明人物所窥测。急忙收拾随身紧要物品想离开险地时,在胡同口被几个壮汉拦了回来。不过这些人虽然相貌凶恶,腰里又别着家伙,但是对自己却无半点不恭之色,为首之人只说奉命留住自己云云。
    此刻蒋柏里正坐卧不安,他敏感地判断为自己的旧仇家张作霖又派人索命了。武昌起义时,因张作霖素与自己不睦,自己被迫从东北逃亡。张作霖派人追杀至火车上。蒋氏因内急,火车上的职员打开了洗手间供其使用,在外部替其上锁(原本火车在发车前不会供人使用洗手间),因而得免。想不到时隔多年,自己仍逃不脱张作霖的魔掌,而张作霖竟记仇如此!
    令他倍感惊奇的是这次不是灾祸而是福音,名满天下的少帅亲自登门请他加入奉军。张汉卿以前所未有的溢美之辞称赞他的能力,并恳求他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施展平生所学。
    为平息蒋柏里心中对于张作霖的畏惧及表达自己招纳贤才的诚挚之情,张汉卿甚至以“神来之笔”盗得一首诗来言传心声: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首鲁迅先生在1933年所作的《题三义塔》也提前得以面试人间,不过只用了下半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蒋柏里有感于张汉卿的知遇之恩,欣然允诺加入奉系,也终于使自己纸上谈兵之大计,真正得以化为现实。张汉卿知人善任,直接委以蒋柏里为自己西北军总司令部中将总参议。
    张汉卿三顾茅庐,固然博得求贤若渴之名,但是奉系各军政要员并不认为蒋柏里值得如此敬重。不少奉系元老见少帅如此热捧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之人,冷嘲热讽者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蒋柏里不为所动,仍然积极为奉系谋划战略。
    为使蒋柏里的战略构想能够得到奉军政高层的认可和落实,张汉卿推荐蒋柏里面见张作霖,述之以中日局势及国防大略。蒋柏里以德法战争、一次大战为例,详细计述了他对于国防战略的独到见地,他的动员与集中、持久战、全体战(即后世的全民战争)的理论深与张汉卿暗合。不过张汉卿只是天马行空式的构想,蒋柏里的理论却可以将这种种战略的构想变为现实。本来张作霖因乃子与前仇同归于好,不得不耐着性子倾听以表达和解之意,哪知道越听越觉得此人的确有惊人之才能,听得张作霖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本来计划短短的会晤,竟变成了彻夜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