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章 临终托付·京城萧家
    深夜,万籁俱寂,仅闻远处山涧流水之声,苏攸攸辗转难眠,忽听屋外廊下有人说话。
    “见尘不知几时能够醒转,苏老还需珍重,切莫哀思过度伤了身子。”
    良久,老爷子叹息道:
    “见尘已昏睡两日,老夫观其脉象体征,今日本应醒来才是,唉……他是自己不想醒啊!”
    “尽人事,听天命,苏老已是竭力而为,但您也知道见尘的性子,倘或已做了决定,任谁也强求不得。”
    老者又是一声叹息:
    “松年啊,他若能有你一半豁达洒脱,也不至如此!”
    “松年惭愧,见尘是个重情又有抱负之人,若非隐居深山,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哼,即便隐居在此,又哪里束得了他的手脚,我又何尝不知,这几年他……,可如今倾音一走,到头来……我看还是过于痴情所致……”
    又是一番良久沉默。
    “主子,更深露重,还是早些回房歇息吧。”丰伯轻声道。
    ……
    长安城,西市一家铺子后方院落中。
    一只白色信鸽于夜色中翩然而至,一个十七八岁身着玄衣的少年,剑眉星目,身法灵动,跃身上前打开系于信鸽脚上的字条,上书寥寥几字:
    “公子病危,速归。”
    落款之印:尘音阁。
    少年身躯一震,面色微凛,当即一个飞身,消失于夜色中。
    ……
    这日,苏攸攸吃了午饭后,在爹爹床前守着,手上拿了本千字文,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
    这几日因为苏见尘昏迷不醒,师徒二人无心教学,每日只上午一个时辰,让她学两个字便罢了。
    此时周妈妈端了茶来,苏攸攸正待喝口茶提神,忽听院外有人同黎安说话,黎安近日为了守着苏见尘,每日都在,有时留宿山上。
    “黎兄,公子如何?”年轻人声音急切。
    “叶鸣,你回来了!公子他……尚在昏睡中。”
    ……苏攸攸待要在记忆中搜寻这个被黎安称作“叶鸣”的年轻人的影子,无意间却见卧在榻上的爹爹几番呼吸起伏,当下也顾不得旁的,轻摇苏见尘手臂,脆声唤道:
    “爹爹,爹爹……,周妈妈,去叫爷爷和师父,爹爹醒了!”
    苏见尘悠悠醒转,见到面前稚嫩的小脸上挂满关切地神情,眼底泛起无限温柔。
    屋外几人早就闻声而至,苏一笑快步过去把了脉,片刻后竟是神色颓然,众人的心也纷纷沉了下去。
    只听老爷子怅然道:
    “料定会是如此,有什么话,且与他们说吧。”说着,竟只身走了出去,苏见尘看着父亲的背影,眸中充满心痛与愧疚,看向屋中诸人,仍是缓缓开口道:
    “文先生,黎安,叶鸣,你们三人先留下。”
    于是丰伯和周妈妈便领了苏攸攸出了屋。
    约莫过了一柱香的时间,门声响动,黎安与叶鸣出来,二人双目通红,神色悲戚。
    黎安道:“公子请攸攸姑娘过去说话,丰伯与周妈妈也一道过去。”
    三人进得屋内,文先生扶着苏见尘半靠坐于床上,见苏攸攸进屋,伸手唤她到身边。
    苏见尘竟是先对文斐道:
    “文先生,见尘有愧,此生未能尽到子与父之责,如今把攸儿与我父亲托付于你……,攸儿年幼,还望先生多加费心,护她周全……,先生大恩,见尘……来世必报!”
    “见尘莫要见外,我文家虽世家大族,然父母亡故后,于我而言已并无过多牵挂。我与你父亲之交自不必说,对于攸攸姑娘,拜师那日,已然决意,我文斐此生定当视她如己出,尽我所能,护她周全,见尘自当安心才是!”
    苏见尘点头垂眸,修长手指轻抚苏攸攸的柔软乌发,低声轻喃:
    “攸儿……,”竟是看了她良久,才道:
    “爹爹……要去找你的娘亲去了,不能在这里陪着攸儿长大,是爹爹对不起攸儿……,往后,攸儿要听你师父的话,孝敬祖父……,等将来攸儿长大成人,也要孝敬你师父……”
    苏攸攸泪流满面,拼命点头:
    “攸儿知道了!”
    缓了缓心绪,苏见尘又看向丰伯,道:
    “除父亲外,丰伯是见尘幼时最亲近之人,见尘自幼便随丰伯偷偷习武,心中早已视丰伯为长辈亲人……,见尘曾常与倾音谈起,我二人将来要为丰伯养老送终……”
    “少主人!”丰伯此时早已泪流满面。
    “如今见尘不但是要食言了,还要拖累丰伯,往后……还望丰伯费心为见尘照顾年迈父亲与年幼攸儿……”
    “少主人,莫要再说了,这本就是我分内之事,照顾好主子和小主子,秦峰万死不辞!”
    “见尘谢过丰伯……”
    不待丰伯说话,苏见尘紧接着对站在丰伯一旁的周妈妈道:
    “周氏,你来山上时日尚短,我苏家并未将你纳入奴籍,故此你仍是自由之身,你想离开,直接提出即可,届时给你结了月银……”
    未等苏见尘说完,周妈妈便扑通跪下,含泪道:
    “少主人,奴不想离开,愿伺候姑娘到老!”
    苏见尘长出一口气,道:
    “既如此,便罢了,日后你的去留便由攸儿做主了。”
    “是~”周妈妈应声起身。
    言尽于此,苏见尘让大家都散了,独让丰伯唤了父亲苏一笑过来。父子二人在屋内说了什么,无人知晓。
    是日,瑞历二十二年二月初三,未时三刻,苏见尘离世。
    二月初四,山下守孝中的方氏从黎安处得知噩耗,悲恸莫名,又为苏攸攸赶制了一身孝衣送上山来。
    二月初六,苏见尘与攸倾音合葬于后山幽谷。下葬时,苏攸攸又是一场嚎啕大哭。
    一方面,虽与这位美貌老爹相处仅半月时光,但也能感受到其父爱致微,温暖亲切,而亲眼目睹这位气质出尘、谪仙之姿的爹爹离世,必然心有万般不舍。
    另一方面,重生以来,苏攸攸虽不奢望双亲健在,但至少能有一个老爹常伴左右,也不算过于遗憾。奈何终是抵不过老爹对娘亲的痴情,竟令他抛下幼女,随亡妻而去……,同前世比起来,苏攸攸觉得如今的身世似乎更为惨淡。
    于是便在双亲的墓前哭了个痛快,把前世今生所有的伤悲、自怜统统在那一刻发泄出来。
    事后,便如常人般,该吃吃该睡睡,而身边诸人见她如此,只道是孩童心性,反而心下略感宽慰。
    过了头七,文斐对苏攸攸的启蒙教育开始正式恢复,每日仍是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单教苏攸攸识字练字。
    这一日下午下了课,苏攸攸留在西厢课室练字,屋外黎安从山下带了米、面,及一袋红薯,还有一封给文斐的书信过来,交代一番之后,又匆匆下山去了。
    文斐回到西厢课室坐于案前,将信拆开,读了一半,一拍大腿:
    “瞧我这记性,竟然把这事忘了!”
    苏攸攸闻言抬头,待他将信读完,便好奇道:
    “师父何事?”
    “咳咳!大人的事小孩子莫管……且让我看看,你的字练得如何了?”
    文斐故作高深莫测状,又刻意板着脸,来到苏攸攸的桌前。
    苏攸攸连忙放下笔,小手上还沾了未干的墨汁,拿起写好的几张纸在桌上一一摆正,站在桌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每张纸上都是这二十四个字,虽未有何运笔力道可言,但字字工整端方,一丝不苟,文斐瞧着,面露微笑,点头道:
    “嗯,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不愧是我文斐文松年的徒儿。”
    苏攸攸也就学了这二十四个字,每日学四个字,加上之前学的,有心想要学得再快些,但又怕引起怀疑,不想被人误当作神童,还是一步步来吧!至于书法,前世虽极少练习毛笔字,但是写得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倒也不至于上不得台面。
    说起师父文斐的字,不知在这时代如何,但若拿到前世,必是名家手笔。所以如今趁着年幼力弱,索性抛开一切,从零开始,规规矩矩跟着师父学起来。
    随后文斐又随机抽了几个字让她默写,自然准确无误,于是在文斐的一番夸赞加自夸声中,彻底结束今日课业,师徒二人准备去堂屋吃饭去也。
    当然因为苏攸攸手上及衣袖上都沾了墨汁,自是免不了周妈妈一阵忙活。
    自从苏见尘去世后,苏攸攸每次用餐时总觉得莫名冷清,因此便让家中所有人包括丰伯与周妈妈在内,都聚在一张桌上用餐。
    老爷子和文斐对此没有过多讲究,也是体谅她年幼失去双亲心有孤寂,便依着她。
    只是丰伯与周妈妈却是万般不适应,他二人每次用餐是将自己的餐食分装好,再上桌各自用餐。
    这边大家用餐接近尾声,文斐开口道:
    “苏老可曾记得京城萧家?”
    苏一笑略一思索道:
    “松年说的可是当今卫国公萧衍那个萧家?”
    苏攸攸一惊,萧衍?梁武帝?可梁武帝远在隋唐之前,显然没有如今的文明程度。
    “正是!”文斐说着,似乎又有些难于启齿,“恕松年冒昧,竟自作主张为苏老揽了桩麻烦事。”
    “何事?你且说来。”
    文斐思量一番,道:
    “这卫国公萧衍的长子萧敬,与我金陵文家结了亲,其妻文红袖,便是松年的亲侄女。
    松年自幼与这侄女最为投缘,她嫁入京城后多年未曾相见,前些日子松年与苏老自北辽雪岭返至京城,便与红袖侄女见了一面,无意间说起她婆家之事,萧敬有一幼弟,名唤萧牧,年十三,天人之姿,才智过人,奈何自幼体弱,每年适逢入冬或酷暑,天气骤变之时节便容易引发旧疾,或长或短,去年刚入冬又发了病,躺了两个多月才略见起色,太医也是束手无策,阖家为此愁云惨淡。”
    苏攸攸听至此处,粗略判断那位叫萧衍的卫国公,起码有四五十岁年纪了,而梁武帝这个年纪早已在位了,因此心下释然,重名而已。
    只听文斐继续道:
    “松年闻言,便向她举荐了苏老,原想着趁苏老刚好也在京城,直接去卫国公府为那小公子诊治一番,但又顾及到此类顽疾非一朝一夕可治,苏老也不便在京城久留,因此只同她说,我与洛明山神医有忘年之交,不妨带着萧家小公子前去洛明山,或可有望治愈。最后留了黎生草堂的联络地址,以便日后书信往来。
    之后松年本欲将此事告知苏老,但从那日之后,家中之事接二连三,便忘了个干净,如今收到来信,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码事。”
    “那信中如何说?可是那小公子果真来了?”
    “正是如此!适逢过了年,萧敬告了假,我那侄女本是要携夫婿回金陵省亲,便顺带向公婆提及起洛明山一事,那卫国公夫妇自是颇为意动,二人晚年得此幼子,爱之心切,竟是决意让其兄嫂带上他一同下了江南,寻求苏老诊治。
    此次同行的还有萧敬的妹妹萧敏与其夫婿静远侯世子林伯阳,他们是回姑苏林家,如今一行人已在途中,最迟二月底可抵达金陵、姑苏一带。
    信中说,届时想请苏老为萧牧小公子看诊,无论是他们来洛明山,或是苏老去金陵或姑苏,皆可,一切看苏老方便。”
    文斐喝了口茶,又道:“此事也是松年鲁莽了,未曾想家中遭此变故,苏老此时确有不便,可要松年跟他们说,推迟些时日再说?”
    苏一笑闻言向他摆手,道:“松年无需自责,世事本就难料,更何况,老夫年少时,曾与这萧衍有过一面之缘,也算是故交。”
    又思虑片刻,道:“金陵与姑苏到此处路途相差无多,不若如此,三月初,看他们是在姑苏与金陵哪一处更得便,我下山去走一趟,倒也无妨。先看诊,其他的日后再说。”
    “那便等月底他们到了,传信过来再定即可。此事也是难为苏老了,松年在此替侄女谢过苏老。”
    “无妨,皆为行医者之本份。”
    见二人暂且无话,苏攸攸适时开口:
    “爷爷和师父都去吗?可否带着攸儿?”
    说罢,瞪着漆黑双目瞧着二人,充满期盼之色,二人见状,老爷子面色和蔼,但笑不语,文斐故作严肃道:
    “那得看小攸攸课业学得好不好了。”
    苏攸攸顿时松了口气,随即展颜一笑,眉眼弯弯道:“那自然是要让师父满意的。”
    几人看着她,都难得面露笑容。
    文斐心念一动,道:
    “过几日师父带小攸攸下山去转转可好?”
    苏攸攸眼睛登时又是一亮,忙不迭地点头。
    ……
    京城,芳华殿。
    老皇帝赵广华与皇后薛芳用罢晚餐,又唠起家常。
    “老六也去江南了?”
    皇后闻言叹道:
    “洛儿走了有五日了。”
    “身边可有人跟着?”
    “只带了李笙一人,臣妾派了几个暗卫跟着,目前那几人还不曾被撵回来。”
    老皇帝闻言哑然失笑:
    “孩子大了,不似当年,对我们还有依赖,可还记得老六幼时有一年去姑苏,失踪了三日?”
    “臣妾如何不记得,瑞历十四年春,青元与驸马大婚的第二年,那时洛儿才八岁,随姐姐去姑苏林家,偷偷跑去寒山寺游玩,不慎失踪,三日后,被驸马爷找回。从那以后,臣妾再未敢让他离开身边,可如今,终是长大了……”
    话未说完,见老皇帝似乎倦意袭来,在软塌上打起盹儿来,待要拿了毯子给他盖上,却又听他道:
    “是啊,孩子都大了,朕也老了,我们都老了……,是时候该放手了……”
    ……
    在淮南地界,由寿州通往庐州的官道上,路旁杂草树木正萌生点点绿意。
    一锦衣少年驾马飞驰,英气勃勃,姿态从容,身后紧随一骑,行至前方狭窄处,放缓马速。
    “殿……,公子,前方似是封路了,公子在此稍后片刻,待小的前去看看。”
    少年星目微闪,不耐之色略显,却也勒马停下。
    片刻后,那人回来道:
    “殿……,公子,前方是卫国公世子与静远侯世子两家的车马仪仗,去往金陵,在此处歇脚,殿下哦不……公子可要前去一见?”
    少年心道:原来是敬表哥他们,随即想到那表嫂文氏,登时一个激灵,直摇头,道:
    “不见也罢,咱们绕道便是!”
    正待打马回头,但见前方车队动了起来,片刻道路便通了行,于是少年也不必绕路,直接策马而过,行至一辆马车旁,微风拂起车窗布帘,车内端坐一少年,眉目俊秀,温文尔雅。
    马上少年从马车旁飞驰而过,腹诽道:
    “原来那小病秧子也跟着一道来了,难怪行了这许多时日才至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