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86章 江阴八十一日
    第686章 江阴八十一日
    {顺治……南明……南明一连串出三个皇帝在江南,企图阻止清朝前进。可惜烂苹果堆里不可能挑出好苹果来,全是十足的酒肉皇帝,不能成功。}
    {说起来,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捕回云南,沿路百姓见了无不流涕哭泣,连满洲八旗将士也有人认朱由榔是真天子,想拥戴他起兵谋复。}
    {啊这……真的假的?}
    ……
    大汉。
    “这东西,就当真的听吧。”
    刘邦啃了一口手里的烤肉,鼓着腮帮子嘟囔着:
    “就乃公看啊,反正从一开始女真人是没有想到会把明朝消灭的,更没有想到会成为中原的主人。”
    “但最后能迁都北京,向南方进军,像暴风吹散一堆落叶,所向无敌,也是有原因的。”
    “明朝的军队腐败已极,汉民也疲惫已极。”
    “统治阶层的变化已不能刺激强烈的反应。”
    “在百姓眼睛中,什么满洲八旗、明朝官军、地方军、义军,都是一丘之貉。”
    “再加上对明朝和朱姓皇帝的厌恶,除了少数士大夫乡绅之外,没有几个人肯认真地为它牺牲的。”
    “外力是一部分,却不是主要原因。”
    刘邦扔掉手里骨头,惆怅道:
    “任何事物,不管多么强大。”
    “最后一定是先自内部消亡,然后才顺应外力变化。”
    “秦朝如此,项羽如此,大汉亦如此。”
    吕雉轻哼了一声。
    关键点还是在项羽两字吧!
    男人!
    ……
    天幕上。
    在城门口,无数男子被官兵驱赶到剃头匠那里。
    束巾被解开,头发散乱而下。
    剃头匠将手里的剃刀过了一下凉水,开始对眼前之人剃发。
    先把头顶四周的头发剃光,只留下头顶当中的一撮,然后结成辫子。
    ……
    【制度建设:剃发令。】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眼睛。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损伤,孝之始也。”
    气愤吗?
    当然。
    然后呢?
    无能为力。
    刘彻真的无能为力。
    有时候他觉得与其给他延年益寿,不如也给他像是李世民、朱元璋那般通往之能。
    毕竟有些事情他太看不过去了。
    但事实是,不能。
    他只能忍着,忍着接受。
    哪怕再痛苦。
    ……
    【女真人以前建立过金朝,统治过中国北部,不过119年被打垮了。】
    【四百多年后,在东北遗留的这一支女真,曾被蒙古人打得倒退回渔猎文明,在苦寒之地重新蛮化过,又新加入了其他民族,成分已经有点复杂,不过他们还是认自己是女真族,后改名叫满族。】
    【这次重新统治中国,他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大量接受汉人文官的建议,强化了统治技巧和手段。】
    【而统治技巧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制剃发易服,就是要汉人全部穿满族的衣服,换满族的发式,清朝汉人便从此脱了自己的服饰,穿了满人服装。】
    【清初时,满人为了作战方便,留“金钱鼠尾”发型。】
    【常看到的“阴阳头”是后期发型。】
    【而汉人向来以服饰之美、礼仪之大为荣,强制剃发易服引起了汉人不满。全国各处反抗,尤以江苏江阴人最为激烈。清军便围攻江阴三个月,城破后屠城三日,“满城杀尽,然后封刀”。】
    ……
    {呜呜呜呜!在这里看到江阴了!}
    {江阴精神“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
    {民性刚这个我听爸爸的大学朋友说过,这位叔叔的朋友有一个是江阴镇上的,朋友的祖上大约就是当年被屠城时,整个镇上唯一的幸存者。}
    {他们那个镇的人反抗的特别厉害,没有武器,就拿家用的工具,反正没有任何人投降,最后死的就剩他祖上一个人了。}
    {据他说,江阴人看不起无锡人,可能也这个原因,就是江阴人决不投降,这一点上无锡做的没有江阴好。不过这也是他听别人说的。}
    {……你踏马是不想过了,什么逼话都敢往外说了。}
    ……
    大唐。
    李世民皱着眉头,忍了又忍。
    最后忍无可忍拍案怒声道:
    “说就说了!”
    “敢做还不敢让人说了吗?!”
    “朕的宣武门也在那竖着呢!”
    “说!”
    长孙皇后则扯着他的衣袖,轻声道:
    “那话也有几分道理,不能因为个人的作为而笼统到一县之地。”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若真以点而带面,那历朝历代都有叛国之人,如此笼盖,岂不是整个天下整个历史全都是两面三刀之辈?”
    李世民奇怪的看着长孙皇后。
    “观音婢什么时候喜欢看杨朱之学了?”
    长孙皇后白了他一眼。
    “什么杨朱之学,只是推心置腹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叹口气道:
    “观音婢言之有理。”
    “怎能因一人之为而鄙一县之地。”
    “因一人而鄙一县,自会因一县而鄙一郡。”
    “因一县而鄙一郡,也会因一郡而鄙一国。”
    “如此代之,天下尽是鄙夷之人。”
    “自视甚高,不可图也。”
    “不可图也,则败坏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观音婢,吾师也。”
    ……
    {查了一下江阴屠城三日,因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阴百姓在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的领导下,进行了轰轰烈烈地反清斗争。}
    {当时,阎应元只是江阴一名退休的典史,但在江阴百姓共同推举下率领十余万起义民众对抗二十四万清军铁骑。}
    {江阴百姓凭借着极其顽强的战斗意志,硬是抵挡住了二十四万清军和两百余门大炮的攻击,长达八十一天之久。}
    {虽有十余万义民,但其毕竟不是正规部队,而且其中还有很多老幼妇孺,战斗力并不强。加上也没有优良的武器装备和守城器械,因此在坚守八十一天之后,江阴城就被清军攻破了。}
    {清军攻城期间,曾多次劝江阴百姓出城投降,并且承诺一定会保全他们性命和家园,但江阴人民个个宁死不降,愿意以死报国。}
    {当时,江阴城中有一位无名女子,在城破之时提笔写下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破城之时,阎应元愤然在城门上写下: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写完之后,又继续提刀上马,向清军杀去。英勇就义。}
    {陈明遇在关闭衙门后,便持刀与清军肉搏,身负重伤的他,紧握钢刀僵立在墙壁上,始终没有倒下。}
    {冯厚敦则身着公服,在明伦堂自缢而亡,他的妻子和姐姐也相继投井而死。}
    {清军入城后,开始对城中百姓展开大规模的屠杀,然而尽管如此,江阴人民依旧宁死不降,誓死抗争到最后一人。}
    {经过长达八十一天的艰苦鏖战,江阴百姓以付出九万余条人命的代价,击毙清军七万五千余人,其中包括三名王爷,十八名大将。}
    {“江阴八十一日”后,城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原本城中的十多万人,最后只剩下老弱五十三人。}
    {清史专家纪连海老师就说过:
    “我认为像江阴八十一日这样的故事渗透了我们的思想和理念,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人(江阴百姓)才是民族的脊梁。”}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也被世人称之为是“江阴抗清三公”}
    ……
    大明·永乐时期
    坤宁宫。朱棣一边叹气,一边给徐皇后擦着眼泪。
    “你说你,咱都没哭你哭什么?”
    徐皇后拿着手帕擤了擤鼻涕,没好气道:
    “本宫感情丰富行不行啊!”
    “你说说,就崇祯那东西,哪里值得这些人如此付出!”
    朱棣又叹了口气。
    “不是说了吗,为了民族。”
    徐皇后抬眼看向朱棣,带着鼻音道:
    “什么是民族?”
    朱棣眨了眨眼。
    是啊,啥是民族?
    “就……就可能是华夷这种吧。”
    徐皇后眉头略皱。
    6=9+
    “那隋文帝还不是汉人呢。”
    朱棣看了看她。
    行,她这是缓过来劲儿了。
    “你说,过了几百年后,是不是女真也是汉族了。”
    朱棣正皮里阳秋,闻言一下就愣住了。
    徐皇后看着愣住的朱棣,也叹了口气。
    “算了,继续看吧。”
    徐皇后抬头看着天幕。
    那位什么专家的话语就已经透露出很多东西了。
    她不理解,但也只能接受不理解。
    毕竟真要追寻过去,这天下每一家每一户,都是仇人。
    可要是不追寻,那些人又岂不是白死了?
    徐皇后算不清这笔账。
    谁也算不清。
    只能向前看。
    ……
    【统治稳定后,满人对满汉实行两套统治方式。】
    【满人拥有大量旗地,满人军队汉人不得任职,有八旗子弟驻军的城市,汉人商贩不得进入,繁华城市的中心建满城,汉人不得学习满语等。】
    【但满人对汉人权贵做出让步,搞所谓的“满汉一体”,以方便其统治。】
    【满洲贵族尊儒崇文,祭孔子、修孔庙,开科取士,还积极学习汉族典籍,努力学汉语。】
    ……
    {士大夫获取荣华富贵的另一个代价,是绝对无条件服从满人统治。}
    {从顺治到乾隆,表面和善的清朝皇帝只要一看到汉人文字里有模棱两可对满人统治不满的地方,就杀气毕露,动不动杀人全家。}
    {写《明史辑略》的庄廷龙,因为用了南明年号,全家七十人被判刑,十八人被活活凌迟。}
    {乾隆修《四库全书》,销毁对清朝不利的书籍一百七十余种、一万三千六百余卷,无数明代档案被彻底销毁,残余部分被大量篡改,给明史研究带来历史性灾难。}
    {朝廷软硬兼施,有功名的汉人,要么享受荣华富贵,共治天下,要么怀疑满人统治,分分钟被杀全家。}
    {一直奉行对汉族士大夫富贵一大片、打击一小片的策略。}
    {顺治时文字狱共六起,康熙时十起,雍正时二十五起,乾隆时一百三十五起,几任皇帝在收拾汉人士大夫这件事上“后浪超前浪”}
    {所以,发现没有,明朝皇帝还是杀这帮人杀的轻了,敢编排清朝皇帝的史籍没有几个。}
    {有选择的筛选,明清史书怎么信,又能信多少?}
    ……
    大清·乾隆时期
    老皇帝的脸色发黑。
    天上这东西,是在狠狠的扒清朝面皮!
    “哼。”
    只是气了一阵,乾隆又平心静气的看起了天幕。
    还是那句话。
    翻不了天的。
    因为最高的反制手段一直掌握在皇室手里。
    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机械和蒸汽机。
    西欧的那些基本情况,自顺治爷开始就门清了。
    但这些强大的生产力不能进入中国。
    因为一旦汉人学会了这些技艺,满人的统治就要受到威胁。
    技术与知识。
    就是最高的反制手段。
    ……
    【顺治十五年(1658),顺治皇帝调整官制,使满汉官职品级划一。】
    【内阁四相,满汉各占二人,六部十二个尚书也各占一半。】
    【虽然军权、最高政令还是牢牢掌握在满人手里。但最为亲信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汉人。】
    【顺治改变了从前满清对汉官的歧视,在宫廷之中提高了汉官的地位,进一步使得对立的两个民族逐渐融合起来。】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右身侧躺在李祖娥身上,看着天幕。
    “你好割裂啊。”
    精神饱满的他一眼看出清朝皇帝的纠结。
    又想用汉人官员,因为数量大。
    不敢真的用他们,因为数量大。
    “一口吃成个胖子,开始不消化了。”
    李祖娥给他清着耳道,又细声细语道:
    “那他们该怎么办呢?”
    高洋懒懒散散道:
    “还能怎么办,一路走到黑呗。”
    “只要剃头令还在,以少制多的根本就不会变。”
    “清朝的路很清晰了。”
    “要么一直压制庞大的汉民,要么融入庞大的汉民。”
    “压制汉民总会有触底反弹的一天。”
    “融入庞大的汉民,满清贵族不会同意。”
    “清朝体制跟明朝体制有一点完全相同,那就是有权对地方政府颁发命令的只有一个人,就是高高地坐在宝塔尖上的皇帝。”
    “到最后,还是看皇帝如何抉择。”
    “但不管最后选了哪条路。”
    高洋的脸在李祖娥的腿上蹭了蹭。
    “清朝最后都会以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自居。”
    “不如此,下场就是蒙元那种深拒闭固。”
    ……
    【顺治亲政之后开始整顿吏治。】
    【规定每三年对各地大小官吏进行考察,来全面衡量官员的情况,被称为“京查”和“大计”。】
    【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被之后的皇帝沿用,并成为清朝考察、任免官吏的重要制度。】
    【而为了防止出现宦官扰乱朝政的事情,顺治效仿明太祖,在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的时候,命令工部立十三衙门铁牌,来防止宦官和官员勾结。】
    【评价a级·得四分】
    ……
    {嗯,对。明朝的宦官组织有四十二个机构。}
    {顺治入关后一度沉迷于这种奢侈的享受,然后把四十二个机构改组为十三个机构,称为“十三衙门”}
    {但宦官的权力几乎跟明朝时代同样膨胀,所以不久就发生宦官巨头司礼太监吴良辅,跟汉人宰相刘正宗称兄道弟,买官卖爵的现象。}
    {直接让那些满洲贵族大开眼界,还是中原玩的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