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怎胜你娇美 作者:清风使
分卷阅读64
缎制成床单铺在身下,趴在上面睡,失眠终於得以稍稍缓解。
有时情难自禁,会将画象当成真人,加以密吻和抚摸,但动作进行到一半时陡然意识到自己沦落到现在的处境是何等悲哀,会忍不住泪流满面,想要放声痛哭,但因为寝殿之外立有侍卫,当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哭出声的。
每晚的无声的哭泣只属於她一个人──她一个人做,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第二天早上,没有人能从她脸上看出任何痕迹,她重又恢复成自信而踌躇满志的天子。
与蒙古小王子一决胜负是她的夙愿,但智者不打无准备之仗。
正德命人在巴欧坊修建了校场,并从京师三大营抽出一千名勇士组成“威武团营”,又称御林亲兵,每日下朝後亲自操练。
一般的士兵领巾为红色,威武团营的士兵领巾则为明黄色,以示是天子亲兵身份不凡。
在连山武馆学武时的师弟钱宁,为太监钱能养子,钱能死後朝廷推恩得袭锦衣卫百户,刘谨素知连山武馆典故,为讨好正德,遂举荐钱宁协助正德练兵,正德对钱宁印象颇好,欣然启用。
虽然化名朱寿时与钱宁称兄道弟,但此时正德却对此颇为介意,在她心目中,大明没有人与她身份平等,臣下与自己称兄道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身为皇帝,有这样的想法实属正常,但正德接下来的做法却令身边人觉得匪夷所思──刚刚踏入十八岁风华正茂之年的正德决意收比自己年长两岁的钱宁为义子,不久後更赐之国姓。
钱宁自己也惊的晕头转向,之後则高兴的分不清东南西北,在人前摇头摆尾自称“皇庶子”。
如果丹没有抛弃自己,正德三年,自己与丹的孩子一定会诞生在这世上。
而事实是,丹抛弃了自己,远渡重洋,去了千万里之外。
正德在收钱宁为养子一月後才明白自己为何会做出这样的有背常理的行为,心情一度难以平静──为什麽完全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将来会变成怎样的人?
为了平息心中的不安和烦躁,正德不得不求助於佛家,在巴欧坊修建了佛堂,打坐静听僧众集体颂经,期盼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但因为血气方刚,无法屏弃俗间凡念,因此在佛堂中只能得一时平静──从根本上来说,她并不相信如来佛主真的存在,而且就算存在,她也不觉得自己地位在其之下,这样一来,自然也不觉得佛主有资格拯救自己──进一步追究,还是天生的顽劣性且狂妄自大的性格在作祟。
九天九地间,能拯救驯服她的只有一个人──丹。
而丹抛弃了她。
这种悲伤和绝望没有任何神灵可以操度。
她注定要痛苦下去。
第七十三章
因为经常失眠,早朝成为正德无法忍受的事情──早朝在日出时举行,而她往往这时刚刚有些睡意。而过於频繁的辍朝又会引来百官批评。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正德别出心裁地开创了夜朝,而且一度通宵达旦。
反正睡不著,不如用来上朝。
皇帝如此勤於政事,百官虽然心中叫苦不迭嘴上却不敢说一个不字。
一晚两晚还行,但日日如此,百官逐渐难以支撑──他们多半过了不惑之年,精力怎能与十八岁的少年相提并论?而且第二天还要参加早朝──就算皇帝辍朝,他们也必须在天色未明之际到奉天殿对著空空如也的御座行礼如仪。
事情发展到最後百官不得不做出妥协,绝口不敢再提早朝的事,早朝渐成具文。
正德见百官已经领会了她的“良苦用心”,遂不再举行夜朝。
诸如此类君臣交手以百官告负而且负的无可奈何的事件在正德三年和正德四年时有发生,内阁大学士王鏊无法承受浓重的挫败感,遂向正德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正德诏准王鏊致仕,擢升吏部尚书刘宇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填补王鏊留下的空缺。
坐上马车回乡的路上,思索著正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的王鏊耳边响起先师孔子的一句话“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王鏊并不觉得正德昏庸也不认为正德残暴,更没有把正德的人品归并於小人一列,但就是无法与正德共事──借用孔圣人的智慧──正德的无法理喻及不可琢磨使他看起来更像一个任性的公主而不是皇帝。
孔子说“女子难养”某种程度上是身为男子对女子束手无策的感叹。
王鏊就这样带著和孔子类似的感叹离开了仕途,归於乡野开始了隐士生活。
但他昔日的同僚刘健、谢迁等人虽然被罢官削籍依然不甘失败地发动门生与正德进行抗争,而正德同样不甘示弱,於正德四年十二月庚戌,夺刘健、谢迁等六百七十五人诰敕,诰敕乃官吏受封的文书,是出仕之人最後的荣耀。
至此,刘健、谢迁等人除一条老命外已一无所有,对正德的失望也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几个月後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破了他们对正德的成见。
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朱寘鐇不自量力起兵造反,为争取朝中大臣支持,竖起“诛逆谨”的大旗,正德接到急报,三思之後任命右都御史杨一清为三边总制,内臣张永为监军,领兵前往宁夏讨伐朱寘鐇。
杨一清曾无数次弹劾刘谨,对刘谨的仇视简直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张永则是八虎中最受刘谨排挤的一个人,对刘谨一直怀恨在心。
派这样的两个人去讨伐不堪一击的安化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事情的结局──安化王兵败伏诛,而“激起”安化王叛乱的刘谨也必死无疑──杨一清和张永绝对不会放过这个致刘谨於死地的机会。
正德这招叫“借刀杀人”,她对刘谨背著她所行的种种不法之事已经无法容忍,但因从小在刘谨服侍下长大又不忍亲自下手,是以要借杨一清和张永之刀诛杀之。
杨一清和张永没有令正德失望,平定安化王叛乱後立即上疏正德罗列刘谨十九条罪名,每条罪名都足以抄家灭族。
而刘谨却不以为意──他相信正德一定会像以前那样将这样的疏奏留中不发,使之随时间流逝而被群臣淡忘,最终不再提及,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正德竟会命令刑部彻查。
不查则已,一查之下正德发现刘谨做的恶事远比她知道的要多,盛怒之下下诏将刘谨凌迟处死。
派杨一清、张永这对天才组合去讨伐安化王令刘健、谢迁拍案叫绝;而将刘谨抄家并凌迟处死更让二人称快不已。
虽然自己只剩命了,但夙敌刘谨连命都没了,而且死法还是史上罕见的千刀万刮,二人甚觉欣慰。
皇帝的智慧与果断足够执掌天下,二人也放心了,从此
分卷阅读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