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2章故事内核
    还有影片中的退伍军人摩斯,偶然遇见的200万美金的巨款打乱了他对生活的信仰,他想借助这笔意外之财改变自己的生活,摩斯很爱自己的妻子,即使深陷囹圄的时候也不忘记安排自己妻子的去往。

    马克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同样用了大量的细节,比如影片开始,莫斯在荒野中发现几具尸体时,一个将死之人向他要水,被他粗鲁地拒绝了。而当摩斯回家后,躺在床上竟然无法入眠。这种无法入眠的情况,从而使他竟然鬼使神差地拎了桶水想要回去给那个人,也正是这一举动最终导致了他被追杀,前面的拒绝可以看出摩斯在严酷自然环境里养成的对死亡的冷漠,后面的送水则是他看到钱后唤起的对文明社会的一丝沉溺。

    摩斯的死亡是注定的,在他拿起那200万美金之时,就已决定了他最后的悲剧。

    老警察贝尔并不是片中惟一的老人,在这部影片中有很多老人,而贝尔仅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员,贝尔在追查案件的过程中感慨时光一去不返,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追着杀手吃尘,曾经不带枪就可以做个好警察的时代已经成了昨日传奇。

    他是真正的老人,代表着老去的时代,在影片的最后他做出了退休的决定,贝尔的絮絮叨叨和力不从心代表了另外一种极端,即老去的、失去的过去的规则和传统的价值观。

    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之外,片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女人角色,就是摩斯的妻子卡莉。

    杀手安东最后给了这个女人一次选择的机会,即用投硬币的方式决定自己的生死,但女人没有做出选择,她放弃了这次机会,而这次放弃实际上也是马克安排的一个细节,这个女人其实代表了一种无奈,她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她是无辜的,但命运却将她带到了死亡的境地。这种命运的无常是马克想要传达的另一种含义。

    《老无所依》没有一个清晰的结局,这种处理方式给了观众无数的遐想和推论。其实仔细想想,结局其实并不重要,导演想要传达的不是一个好人与坏人的故事,也不是一个正义与邪恶的故事,当人们习惯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论时,却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非理想的价值观所能左右的。

    《老无所依》是一个关于秩序和规则的另类写作,在很多东西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的时候,即使马克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所以最终将故事的结尾交给了命运,将结局交给了观众,这种黑色的处理方式,让观众意犹未尽却也徒增了许多伤悲。

    而拍摄技巧方面,采用土得掉渣的三镜头手法,“三镜头”的全景、正拍、反拍手法早己被当作拍对话的方法用烂,这种空间关系被用在了各种情况中,以至于大家一提到三镜头就联想到了“老土、陈旧”而忽略了其本身空间的正确使用。

    其实“三镜头”,甚至是全片的“三镜头”只要用得到位,也会产生极其不俗的效果,《老无所依》中,不仅是对话,几乎全片的推进都是用的“三镜头、正反拍”法。

    牛仔最开始由打猎到发现被打烂的车再到发现大树下的人,那一整段推进的方式几乎都是先正面拍猎人的向前走,再反拍猎人前方的东西;或者是固定镜头在猎人后方,然后从猎人前方的远处拍来连接空间,推进剧情,还有老警察贝尔的出场几乎也是同样的推进方法,只是周围的环境不同,这样的出场是很突然甚至是突兀的,但确实影片的核心表达之一。

    除了出场,全片的各种情况也是利用相似的三镜头推进,但是沃利三镜头中的因素(组成三镜头的每一个单个镜头)又是不俗的,充满变化的,沃利就在这种正反拍里不断地变焦距和与被摄体的位置,比如猎人第一次被车追和被狗追的那段,那些动作场面同样是从猎人后方拍猎人,从车前方拍车(狗),中间穿插全景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正反拍和平日的固定机位那种不同,几乎每一次切换,即使摄象机方向相同,却总是变了位置的。

    例如狗在水里追猎人,先给了个全景,然后是给猎人的中景,然后马上是给狗的近景反拍,给人造成了狗马上就追上的错觉,包括后来猎人掏枪,也有这样的错觉在里面。同样,牛仔和杀手对决的那一段动作场面也与此段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乎《老无所依》的全片甚至是动作场面都没有配乐(那几个流浪艺人除外),而全靠的是各种镜头的正反组接以及人物的动作来推进,而且韵味十足,任何一个拍电影的都知道,动作场面如果没有音乐的节奏,是多么难剪辑出韵味。

    马克在《老无所依》中的对话场面当然也是用的“三镜头”推进,但和现在大多数用到烂的无变化正反拍不同,马克的每一次切换都是有用意的,杀手与杂货店老板的对话也是全片的核心表达之一,马克是这么处理的:在杀手和老板对话的很多时候,几乎正反拍景别都是一样,而且一直固定,配合对话内容,杀手的秩序感更突出了;同时,他还有那种统治感,因为对话中的一些转折处全是杀手说的,老板是被动的,所以当每次转折时,就给了杀手特写,反过来给老板的也是和杀手一样的镜头,感觉就好象他一直被杀手控制着。

    还有杀手开着车根据信号寻找牛仔所住的房间时,有几个杀手的主观镜头和杀手脸特写的正反拍,主观镜头中根据汽车移动而在视觉上移动的门,也是影片的核心表达之一。

    而这样的正反拍与给猎人和其妻子对话空间关系又是不同,猎人与妻子的对话是全片中用三镜头最少的地方,比如两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那段和猎人背对镜子正对妻子与其说话而镜头一直固定的那段,马克用最平常的手法把各种人物关系表现了出来。

    所以,《老无所依》只用“三镜头”推进剧情,却因此有了难得的韵味,表达也因此到位,想弄懂《老无所依》其中一些表达的人,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方法的组合,是很难有头绪的。

    比如埃里森兄妹和剧组的工作人员看着马克剪出来的版夲,就觉得突兀,他们道:“就这样完了?希斯就这样挂了?钱在谁手上?布莱克有没有被杀?”

    即使是同样的作品,如果这作品是由科恩兄弟推出,熟悉其风格观众一下子就可以品出其中的味道,但是熟悉“马克风格”的则疑问重重。

    这就是同一首晦隐难明的诗,知道作者是大学教授,这是高大上充满玄机,如里是小学生,那就是漏洞百出的作品。

    马克现在就享受这待遇,不过还是有识货人,有不少人就对这击节赞赏,认为马克己登大雅之堂,在MM集团内部试映时,审片部门和市场营销部一致认为,这是难得一见的佳作,优秀之极的作品,这其中就有宣传主管丹尼尔和艾格。

    当然,这也不排除他们拍马克这老大马屁的可能,马克整出一陀翔,也会有人赞这是朱古力味的翔。

    MM同其它的公司一样,设有审片部门,没有特别关系的,想让他们宣传发行,就向审片部门投稿,审片员每天什么都不干,就负责看电影,然后写出评价。

    MM的制度是,拒绝一部电影必须由两个不同组的审片员联合签字决定,而接受一部电影,则要四组人决定,并最终上交至高层,由公司们决定。

    没有门路和人脉关系,这投稿之路是十分坎坷的,每年向公司投稿的电影有几百部,但真正能脱颖而出,搬上大银幕的只要二三十部,即使是六大巨头,每年发行的电影是二三十部,还包括自制电影,去年米国新发行的电影是六百五十部,但相对这每年上千部的产量,还是供大于求。

    所以许多电影只能参加一些奖项评选,给自己的作品镀上一层金,增加其发行之路的砝码。

    当然,马克的电影不愁发行,即使没有MM集团,他的电影也是最抢手的,现在关键是是定位,马克把它列为文艺片,这是马克的第一次,它的票房是没有保证的。

    其实以马克的名声,火力全开的宣传的话,要骗一群人进电影院不难,他是有粉丝群体的,但就怕粉丝们骂娘,《老无所依》的风格,绝不是马克以前的粉丝们喜欢的,它是文艺伽们的菜。

    所以宣传主管丹尼尔定下的策略是实话实说,以运作一部冲奥作品的方式运作这作品,这是马克的野心之作,瞄准的就是奥斯卡市场,如果在奥斯卡上颗粒无收,这会很丢人。

    不要说马克是MM老板之一,就是任何一个导演,在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后,都会开始造神运动,推上神坛。

    马克在票房上己是所向无敌,下一步就是学院认证了。

    多谢书友傻子海狗大大的打赏,多谢!英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