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车安全系统在汽车市场的深入,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虽然以宇宙公司两个电气公司,每月不到三十万台的出货量,占据整个汽车市场才到三分之一的实际使用率,但从市面常见的活跃汽车保有量上,却是越发多的能见到装有安全系统的车型。
不过,在整体的华夏汽车保有量上,带有行车安全系统的车型还是太少。
以华夏目前总体超过3亿台注册汽车的保有量,2亿多的轿车车型中,装有安全系统的汽车,实际才占比到百分之一左右。
当然了,随着老旧车型的淘汰以及新型车辆的增加,带有行车安全系统的车型也会渐渐增多。
但从各种总量上去考虑,目前行车安全系统的产量还是太低。
以电气一厂和电气二厂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天工厂厂区外,都会有相当一部分,类似于‘黄牛’之类的群体存在。
而他们存在的目的,自然就是为一些拿不到行车安全系统订单的小车企,开始从极个别缺钱的车企中,开始撬拨一部分数量的行车安全系统。
不过在这群‘黄牛’群体中,奉行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但凡跟海市有任何挂钩牵扯的,他们一律不会去做那些生意。
毕竟风险太大了,况且宇宙公司从刚开始一直到现在做出的‘会员制’方案,都是为了抵触海市。这群‘黄牛’党也知道,宇宙公司对于海市,那可是玩真的,他们现在做的这些勾当,也是很多行业中都存在的阴暗交易,只要不触碰到宇宙公司的底线,一般不会受到追责。
针对现在市场供货不足的问题,李明浩自掌权后,一直不厌其烦的在跟赵天商量这件事情的处置。
他是个藏不住的人,一旦有任何的想法,都会即刻抛出。
就像一开始想对安全系统提价的想法。
现在电气三厂正在建造,李明浩心里已经开始有动工电气四厂的想法了。
甚至电气五厂、六厂…
反正只要能够建成就挣钱的,他都乐意去做。
可这些对于目前的宇宙公司来说,负担太大。
虽说有了汽车销售的收入,让宇宙公司腰杆子有些挺了起来。
但一直以来,宇宙公司的资金链方面,就像是四十岁老男人的晨.勃,看着嗷嗷的,而实际去用的时候,比银枪蜡枪头好不了多少。
整不了几下子就完事儿了…
当初赵天也说过,关于公司的后期发展,贷款是不可能贷款的,这辈子都不想再贷。这也让李明浩一直都没有动过贷款的念头。
关于宇宙公司的上市,李明浩近来一直有这种想法。
哪知与赵天商议的时候,又被他狠狠的驳回了。
通过上市融资的方法,的确能很快的收到一笔不小的资金。
而宇宙公司将要付出的,除了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股票权’外,别无所有。
但依赵天之见,上市分股,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况且拿着人家的钱,万一做不出东西,就是对资金最大的亵渎。
再者,现在华夏股市不成熟,股民投机倒把的太多,国家监管的不到位,最重要的,一旦上市之后,宇宙公司可能就会引起很多财团对其强势入主,到时候万一公司的真正股权弄得乱七八糟的,影响了正常的运营决策,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况且最重要的一点,赵天一直认为自己是做实业的,跟那些玩‘虚拟资本’的妖艳贱.货们不一样。他更不希望,有些蠢货通过上市后购置股权的方式对宇宙公司说三道四。
说白了,他就是不想让现在主流的‘资本强.奸实业’占据主动。
不过,宇宙公司现在的处境,的确是已经走到了一定的岔路口。
如果按照现在,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哪怕是采用老常当初提出的‘以经营养投建’的方式,宇宙公司也最多每年扩大一倍业务量。
这个业务量当然是指汽车业务或者安全系统业务其中的一项。
可按照汽车市场上任何一种的缺口量,宇宙公司以这种模式的话,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周期,方可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发展程度。
十年,那可是娃娃都能打酱油的一个漫长周期,花季少女都能变成裂缝少妇。
并且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人心易变,黄花易残,国家的政策也定然有很多大的变化。
套用一句老人的话来说,就是下手易早不易晚,晚了就危叼险。
另外的话,想要快速拓展扩大当前的生产能力,就必然需要很多笔不菲的资金。
可赵天一不贷款,二不上市,把这两种骗钱的路子堵死了,着实有些不好处理资金来源的问题。
虽然之前跟三大车企合作,他们出钱,宇宙公司出技术,倒也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但关键现在,三大车企前前后后,在跟宇宙公司的合作中,各自都投入快接近百亿的资金,也基本达到了他们各自流动资金的上限,再多的,可能就会有一定的困难。
从‘薅羊毛理论’去看的,也不能老逮着一块儿地方使劲儿薅,那样的话,最后可能大家都会完蛋。
羊秃了,人肯定跑不掉责任。
况且赵天终归不是那种傻屌般的人物。
现在宇宙公司最大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怎么有大量钱注入的问题。
所以,这是一个不是钱的但关乎钱的问题…
一切的发展轨迹,仿似又回到了当初ZT公司刚起步的时候。
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轮回…
纵然宇宙公司现在比之与当初的ZT公司,资产增加了接近百倍,人员更是多如过江之鲫,小妹妹也是不计其数,但该缺钱的时候,竟然也是如此的毫不含糊。
这样的问题摆在跟前,作为公司的掌舵人,赵天开始从当初的少不经事,现在已经开始学会慢慢的试着去寻求解决方案。
毕竟公司的发展,就像大船行驶的航向,无论驶向何方,掌舵人都要去亲自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