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金融中心的雏形
    距离交易所几条街外。
    余涛的饭店内。
    此时的他。
    痛苦。
    并着快乐。
    之前。
    本以为今后的主要顾客是旅游者。
    可没想到。
    这边给了他一个如此大的惊喜,发明出了能治疗癌症的转录原液。
    而且,缅亚第一中心医院,就设立在新安市,就这样,在他们不可思议的目光中。短短一周时间,整个新安市就接近满负荷。
    虽然。
    新闻上不断提醒他们。
    缅痶其他地方的治疗条件是差不多的,可这些人依旧被‘求生欲望’给驱使,想方设法,来到了新安市这座诞生奇迹的地方。
    就这样。
    他的生意。。。爆了。
    从早到晚。
    从晚到早。
    就算一天二十四小时通宵营业。
    顾客依旧是络绎不绝,为此,他还从国内招人,把厨师规模扩大了几倍,三班倒,甚至有时候四班倒,工资更是给出了国内大厨的两倍。
    有些新来的厨师。
    看到这边生意这么好。
    顿时。
    觉得我也能行。
    心里萌发了开店的想法,但最后,却被现实一顿狠揍,想租新安市的店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必须得是有过良好的合作基础。
    比如,这边商品的海外经销商。
    比如,以前在新安镇以及其他缅亚经济特区做生意,且信用良好。
    总之。
    对老朋友。
    是有优待的。
    合作越久。
    缅亚银行就更愿意让这些一直支持着当地经济的人,提供这种准入门槛,帮助他们赚取更多财富,加强对缅亚经济特区的认同。
    至于新来的。
    想要赚钱?
    对不起。
    慢慢去排队吧。
    从成为缅亚系的‘支持者’再说,对于这个制度,余涛简直爱死了,这代表着,缅亚系认同他是这套体系中的一个螺丝钉。
    而缅亚系。
    是这个国家目前最强大的力量。
    治好后。
    一般人很快走了,因为他们有工作,耗不起。
    可是。
    一些有钱人。
    本就挺闲。
    治好了病。
    重生后十分惜命,打算在这边多住一段时间,等病情真的确认稳定,才会离开,让本来就游客络绎不绝的新安市,一下子,从拥挤,差点变成‘爆满’。
    好在。
    这边的分流措施做的不错。
    由华夏公司承建。
    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
    把新安市和周边县乡全都连了起来。
    而且是双轨。
    这些人,白天可能来这边消费,晚上就会回其他乡县的酒店、旅馆、救援中心等地。极大的缓解了新安市的住宿压力。
    每天。
    都有一车车人。
    坐着火车,来缅亚经济特区最大的城市新安市溜达、消费,没办法,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区内,也只有这看着还符合‘身价’。
    几万块钱东西。
    摆在一个乡镇的店面。
    就算是真的。
    买了。
    也会让人觉得掉价的。
    可以说。
    仅仅两个月。
    饭店利润就超出了余涛之前两年多的收入预估。
    当然。
    挣得多。
    税也多。
    这边的税率制度比较成熟,对低收入者实行补贴,对高收入和超高收入者实行阶梯税率,仔细研究,其几乎拥有全世界各国法系的影子。
    依法纳税。
    已经刻入到余涛的骨子里。
    偷税漏税?
    余涛不敢。
    这边的税务部门可不是好忽悠的,对于外国人,一旦查出偷税漏税,他将会上黑名单,不仅仅要接受巨额罚款,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同时。
    不得在缅做生意。
    这个处罚。
    相当严重。
    被无数来做生意的外国人吐槽。
    但吐槽过后。
    就是乖乖的。
    不然。
    还能上街抗议?
    扯淡,这边可没有这个习惯。月初,一个开印度特产店的印度人,偷税七十万亚元,罚款一百二十万亚元后,店面被收回了。
    要知道。
    这里的店面。
    全都是缅亚银行集团租给他们的。
    没有所有权。
    只要违反合同里的一些条款。
    就可以无条件收回,当然,为了服众,押金租金什么的,也是退给你,但是,从此以后,请出国左转,且每年还限制入境次数。
    总之。
    逃税。
    惩罚很重。
    余涛可不敢为了点钱,就丧失如此机会,每一笔营业收入,都记录在案,月底上报给新安市工商局,老老实实去交税。
    光是上个月。
    他的饭店就缴纳了将近一百四十万亚元的税。
    当然。
    他赚的也不少。
    扣除所有成本和个人所得税,纯收入一百一十多万,他从未有一天想过,开一个饭店,能一年整出一个千万收入来,笑得合不拢嘴。
    只可惜。
    这里的店都出租完了。
    根本没地方开分店。
    高价买都买不到。
    这也是困扰这边无数商人的问题,不止一次,有人提出新安市城市规模扩张五到十倍,远远超过不远处新安新区的建设规模。
    但最后一直没有实施。
    他们猜测。
    苏育可能是想集中力量给整个缅亚经济特区用,毕竟,如今的特区扩区,其面积已经接近缅痶的三分之一,人口达到千万级别。
    就算是特区政府。
    也有财政预算。
    缅亚银行集团不可能无限制,对所有建设项目买单,苏育的地位想要稳固,不是把新安市扩大,多多赚钱,而是要考虑区域经济平衡。
    。。。
    收银台。
    余涛正在和一位今天刚过来的国内熟人聊天,这人也是昆市的,认识十来年,虽然自己现在挺忙的,但还是停下了手里的工作。
    按理说。
    他是老板。
    忙什么?
    正因为是老板,他才忙,对于顾客,余涛会亲自上去打听,口味上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为此,他还练就了一口蹩脚的英语。
    说得很差。
    但一般对味道的描述,都能听的清,余涛专门对那些顾客说,下一次,点这些菜,可以向服务员描述一下需要更改的部分。
    也是看老板人不错。
    很多人吃饭都会一下子想到这边。
    余涛的努力。
    获得了回报,短时间内,回头客暴增。他觉得,做生意,如果真的当做生意去做,那是绝不可能走远的,做生意,卖的,是双方的信任。
    “小涛,你这做的很大呀,每个月能赚多少?”旁边,看着络绎不绝的顾客,一个清瘦的中年人对余涛说,眼里,是藏不住的失落。
    幸福是什么?
    不是有房有车。
    而是我有你无,不然,如果所有人都住大别墅,就你一个人住两百平米的四室两厅,可就算是在城市中心,估计也会觉得心里糟糕透了。
    他现在。
    就是这样的情形。
    落差。
    是嫉妒的根源。
    “还行吧,没多少,混口饭吃。”余涛呵呵笑道,这人叫黄城,性格他清楚,就是喜欢到处和人聊天,看似热情,但字里行间。
    都透漏着优越感。
    好在。
    习惯就行了。
    “还跟我打马虎眼,就你这个客流量,少说一年挣个百八十万的。”黄城艳羡道。
    “呵呵。”
    余涛只是呵呵。
    要是在国内,这个客流密度,一年百八十万不成问题,但这边的客流如梭,还用老思想看,就有点让人无力去反驳了。
    没意思。
    旁边。
    两个收银员一听。
    顿时撇嘴。
    百八十万?自家老板一个月的收入都不止。
    黄城继续:“我跟你说,现在这年头,赚钱最轻松的,还是股市,这两年,我每天只需要看十分钟股市,其他时间到处转,你猜我赚了多少钱?”
    余涛张了张嘴。
    无言以对。
    以前。
    自己在国内开小饭馆,这人姐夫是工商局的,经常来他店里,无意中总是提及大人物,自己却是凭着父亲留下的几套房子,整天吃老本。
    “多少?”余涛苦涩道。
    好无趣。
    谈钱多俗。
    你该谈谈梦想。
    黄城伸出一个指头。
    “这个数。”
    “十万?”余涛故意猜低。
    “嘿嘿,一百万,我跟你说,现在,不知道多少人在炒股,一路走高,要是现在进去,明年保不齐一台宝马就出来了。”
    余涛:“。。。”
    “要不兄弟带你玩,肯定比你的饭店赚的多。”黄城鼓动说道。
    “额,我觉得,还是算了吧,我买了这边的股票,短时间内,也没什么闲钱了。”余涛微微摇头,转让店铺?除非他疯了。
    “这边有股市?”黄城疑惑道。
    “今天刚开。”
    “不是我说你,这刚开的股市有什么搞头,别血本无归。”黄城撇嘴。
    “应该不会。”
    “有什么不会的,我跟你说。。。”
    正当黄城想要继续劝。
    “叮咚。”
    忽然。
    余涛的手机响了。
    短信的声音。
    他拿出一看,是缅股证券交易所的短信“您好,您尾号为8762的证券账户资金清算完成,现金余额:两百九十七万四千。”
    余涛一愣。
    这是什么意思?
    早上看的时候,现金余额不是只有八十万吗,这是认购资金剩下的,因为散户是等比例分配,肯定会有大量资金被退回来。
    难道。
    卖掉啦?
    当初。
    也是一个顾客建议,他才花了大价钱去买是,也幸好自己在这边做生意,有临时居住证,可以买缅股,那些病人们,可不行。
    买完后。
    他直接告诉交易员,涨到十八块就卖了。
    难道。
    这是成交了的意思?
    “恭喜了,余先生,当初你定的十八,现在十八点七,应该都已经成交了。”这时候,一位熟悉的老者来到收银台,冲着余涛微笑道。
    “谢谢。”
    “客气,价值,是不会被埋没的。”
    “接下来怎么办?”
    “别投机。”
    说完。
    老者就转身走了。
    余涛愣了愣,深吸一口气,觉得老者说得太有深意,别投机三个字,是要他别被这种收获冲昏头脑,而是要抱着投资的心态。
    “这人谁啊?”黄城问。
    余涛摇头:“不知道。”
    “十八点七,什么意思?”黄城又问。
    “三天前,老板六块六买的股票,今天就涨到了十八点七块。”旁边的女收银员,实在‘听不下去’,在自家老板面前,帮他装了回比。
    “三。。三天前?”黄越傻了。
    三天。
    近两倍的利润啊!
    “就你话多。”余涛佯装批评道。
    黄城急忙道:“怎么样了现在。”
    “卖了。”
    “卖了也好,也许明天就跌了,你买了多少钱的?”
    “不多,八十万。”
    “八十万,六块六买,十八块卖,那就是两百多万,三天?”黄城震撼了,心底下一小算,瞬间,黄城就算出了余涛此次的大致获益
    “差不多吧。”
    “。。。”
    黄城无语了。
    人家三天赚两百多万人民币。
    还是一个根本不会炒股的人,而他,还在为一个涨停而雀跃。好吧,应该是新手定律,华夏股市也有,新手运气,太普遍了。
    “你可要谨慎,明天肯定跌。”根据经验,黄城判定明天会震荡洗盘。
    “也许吧。”
    余涛想了想。
    打了个电话给经纪人,“二十五块以下,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股票,能买多少买多少。”这一次,余涛准备听老者的,别投机。
    改投资。
    买了就放那。
    反正这些钱都是从这边赚的,一两百万,对他来说,已经并不是什么太过巨大的钱,老者说得对,价值,终将会回归,他也信任这将公司。
    一个垄断全球某一行业的公司。
    价值可不低。
    “你疯了,二十五块买,别冲动。”黄城有点激动。
    “没关系,反正这钱和捡的差不多,就当玩玩,最主要的,还是把生意做好,股市,终究只是投资渠道,我还是喜欢开饭店。”
    “。。。”
    。。。
    接下来的几天。
    黄城傻了眼。
    缅亚环保科技公司的股价,从十八块多,不断上扬,仅仅开市五天,就突破了四十块亚元,而余涛均价二十三块的股票,再次上涨了近一倍。
    一周时间。
    四五百万进账。
    黄城已经说不出来话来了。
    现在。
    让他买。
    他更犹豫,生怕这是一个顶点,从今往后,会是旷日持久的下行震荡,相比来说,余涛倒是挺镇静的,自己好歹是年收入千万的人了。
    没必要。
    这个涨幅。
    其实是大家不断加入的结果,很多在这边逗留的外国人,闲得无聊,一听缅股开市,有点钱的,也都有点眼光,毫不犹豫的入手了。
    由于暂时没有开放外国人的个人账户。
    这些人。
    都是通过一家家金融机构的名义,代为购买。间接带动了缅股整个上涨,看着这一切,唐青笑了,一个未来定位为全缅科技、金融中心的新安市。
    正向着它的使命。
    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