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二人之所以有如此多彼此的黑料,是因为从前的二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度一同在周边的国家旅行,随意的住在彼此的公寓,随意的用彼此的东西。
究其原因,臭味相同。
只可惜,二人好了不过半年的时间,便因为喜欢同一个男生而闹翻。虽然对方并没有与二人的任何一人恋爱,但两个人却因此对方都没有谦让自己而恼羞成怒,彻底断绝关系。
三个月后,谢羽甜为了泄愤,举报了冯伶人的违规行为。校方对此非常的重视,在确认过程中居然查到更严重的问题。最终,校方对冯伶人的处理结果是——开除。
被开除的冯伶人事后得知是谢羽甜举报自己后,彻底恨上谢羽甜,并挖了谢羽甜后来找的男朋友的墙角。
至此,原本的好闺蜜彻底结下了梁子。
没想到,多年不见的二人居然再次选择同一个的男人,自然关系越发的恶劣。本着自己不好过,冯伶人也不能好过的原则,谢羽甜被抓住后将冯伶人拉下水。
现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二人从过去说到现在,互抖黑料。
渐渐的,二人越说越凶,爆料的内容也越来越过火,最终从口角呛声发展成肢体冲突。
“她们吵架的地方恰好挨着街边的咖啡厅露天座位,两个人推搡中,谢羽甜被冯伶人推倒。谢羽甜摔在旁边的圆桌上,圆桌因为谢羽甜的冲劲儿和惯性移动了一段距离,桌边恰好碰到旁边的客人。”顾湘君看向叶静嘉,感叹道:“你说巧不巧,那人就是赵惊鸿。”
赵惊鸿,怀有身孕。
不久之前,赵惊鸿宣布她已有三个月的怀孕。
赵家与罗教授均非常的惊讶,不同的是赵家是惊喜,而罗教授则是震惊。
原来,二人虽然已婚,但有做避孕措施。而且,体检的时候医生也说赵惊鸿的年龄偏大,身体也不是很好,不容易受孕。
现在怀孕,必然是赵惊鸿有自己的小算盘。
赵惊鸿承认是她骗了罗教授,但同时表示自己可以为罗家的两个姑娘成立不同的基金会,暗示即便今后她只管自己的孩子,不管两姐妹,她们也可以生活的富足平安。
除此之外,赵家出面与罗教授深谈一番,赵惊鸿还拜托到宜嘉经纪公司找Prince.Y来与两个继女好好聊一聊。
最终,罗家接受赵惊鸿腹中的胎儿。
“据我所知,赵惊鸿怀孕后非常的谨慎小心。”叶静嘉皱眉道。
“是啊,她年龄大原本就不好怀孕,作为高龄产妇,孕后她一直老老实实在家里养着,听说生怕掉了这一胎,连门都不出。那天是她第一次出门,据说是因为突然想那家店的咖啡。没想到,就遇到这种飞来横祸。”
听到这里,叶静嘉不敢置信的问:“那一胎抱住了吗?”
顾湘君缓缓点头,没有,“肚子恰好磕在桌沿儿上,送医院的时候只能引产。据说,是个男婴,赵惊鸿在医院泪崩发了狂。”
果然如此……
叶静嘉感慨道:“她们这次是真的倒了大霉。”赵惊鸿有多在意这一胎,就有多恨她们二人,“我看,不死也要脱层皮。”
“可不是,葛家听说后,立刻与冯伶人脱离关系。”顾湘君说起后续:“这家人倒是也很有眼色,知道有些人不能惹。不过你说,他们为什么会同意冯伶人招惹白叙凡呢?”
“事情的性质不同,冯伶人对白叙凡充其量是爱慕与追求,惹急了白叙凡也不会发生什么太过严重的后果。但是赵惊鸿不同,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再者,”叶静嘉顿了顿缓缓开口,“赵惊鸿不是大度的性格,又是痛失腹中的胎儿,她不会善罢甘休,赵家也不能善罢甘休。不然,别人要小觑赵家的。”
自家的女儿流了产都不作为,可见一般。
顾湘君恍然:“你说的对,是我想错了。白叙凡确实不好有所动作,不然别人会说他小题大做。”
叶静嘉赞同,同时感慨的对姐姐说:“孩子的名字果然重要,你说伶人伶人,冯伶人的命如同伶人一般,自始至终都是戏子供人取乐开心,哪里有什么所在的家庭温暖。葛家对她,不过如此。”
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
冯伶人之所以受宠,虽然与她的身世有关,另一方面原因也是因为她有能力讨葛家老夫妇的喜欢,哄得二人开心。加之葛家经济富裕,故而葛家老夫妇将冯伶人当做亲生女儿照顾的。
可现在当面对巨大的利益,不是亲生的终究不是亲生的。虽然不舍,但夫妇二人做事也很干脆利落,当断即断。
伶人终究是伶人,需要他们表演取乐的时候就给他们些钱钱财,哄自己开怀。若是伶人惹了天大的事,那自然是舍弃,根本没有所谓的情分。或许也是有情分的,但这份情分在赵家面前什么都不是。
叶静嘉不为冯伶人感到惋惜,终究这所有的种种都是她自己酿下的苦果,只能她自己来吃。
不过比起冯伶人,叶静嘉更想知道谢羽甜的情况。
“她?”顾湘君遗憾的摇头表示:“我只听说谢家有带着她去探望赵惊鸿,被赶了出来。除此之外的消息,倒是没有传出来。不过我看她也什么好果子吃,可能会被送出国吧。”
叶静嘉想了想,“如果是出国,那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只怕,想送她出国都没有那么简单。”
“你这话?”顾湘君不解。
叶静嘉摇头说:“如果可以怀第二胎倒还好,如果不能,赵惊鸿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在赵家面前,谢羽甜的家人应该也只能让步。”
叶静嘉猜得没错,赵惊鸿确实没有善罢甘休,流产对她的影响很大,医生表示她必须静养一到两年再计划怀孕。可是一两年后,她都已经四十多岁,只怕更难。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