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第二十二话 始皇后
    99790年,第416时空,B.C. 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帝出巡。

    99791年,第416时空,B.C. 209年,秦始皇三十八年四月,于会稽项氏,聘羋氏,三国来媵。羋氏,庄襄王子趙嬴也,母姬氏。养于项氏,为女君。始皇帝聘之,以君趙氏。从其长兄始皇帝,称“趙嬴”。或云其乃故楚怀王之孙,顷襄王之子也,以父顷襄王故,曰羋氏,母为楚顷襄王妃献于秦庄襄王者,前者所生二子皆从庄襄王,冒称趙氏。

    又云母羋氏,从其母称羋氏。更有云其母为赵太后者,有待考察。(603012年4月23日,时空研究所,申请考察穿越;603013年9月11日给予批准;603013年12月29日发出;99797年,第416时空,B.C. 203年12月回收)

    九月,反咸阳。

    十月,受天命,是为始皇后。

    ——时空研究所\/第416时空\/绝密档案\/档案《秦帝国》\/编号QDG10EG000\/记录者:王君玉、夏侯昭文

    住进了秦宫,赵心儿完成了一套仪式后,不再被称为趙嬴,正式被叫做“始皇后”。由于她与始皇帝同姓,并没有举行婚礼,只是举行了皇后即位仪式。她依然过着贵族女性的生活,不需要操心,只需要好好地享受生活。跟着她一起过来的庄是她的近臣,代替籍负责她的一切事务,始皇帝给了他上卿的待遇,并没有担任职务。

    正神这边派出了上卿甘罗去事奉赵心儿。这位甘罗,原本是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文信侯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亲戚。文信侯受长信侯谋反事件牵连之后,上卿甘罗等一众门客除去被正神看中的收归国有,归正神管辖,其余的被流放了。上卿是楚人,又在秦宫事奉多年,由他照料从楚国来的皇后,最合适不过。他比正神小两岁,同样很正,看起来比正神还要年长。或许,只是由于正神不会衰老,永远都保持最佳状态,这就让差不多年纪的人看起来比正神年长了。

    在会稽的时候被派出去祭祀山川的毅似乎是走了另一条路,先一步回来了,将各种事项都已安排好了。之前被派出去的扶苏也回来了,陪着扶苏的是毅的哥哥蒙恬,本来有监造长城的任务,现在物资钱粮都到位了,也就和扶苏一起回来了。据甘罗说,扶苏这个名字也写作扶胥,是战车上的盾牌,也是一种结果很多又很长寿的植物。作为大子的扶苏,既要作为盾牌保护家族,又要长久地活在世上,多留下子嗣,责任很重呢。她身边的羋姓夫人说扶苏的名字叫“胡苏”,就是胡须,胡苏是始皇帝的长子,是始皇帝的脸面。可惜这孩子不能顺父亲心,连母亲也不能多说什么。

    虽然说在赵心儿的时代,扶苏、扶胥、胡苏、胡须读音不一样,在这个时代到是一样的读法。赵心儿觉得扶苏这个名字一直被人洗脑是“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的意思,容易误会成言情什么的。赵心儿所知道的阿兄始皇帝又是个冷淡的人,只在乎精神上的恋爱,并不会用子嗣的名字来言情。现在知道了扶苏的本意,应该按这个名字本意读。羋姓夫人说的意思感觉有点太随便了,不管怎么说胡苏也是长子,取这样的含义似乎不妥。扶胥没有被洗脑宣传过,不容易误会,阿兄也说这个含义比较好,所以扶苏就是扶胥了。

    扶胥是一位长着漂亮的胡子的成年男子。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赵心儿觉得羋姓夫人说得含义也是挺有道理的。但决定了是扶胥,就还是叫他扶胥吧。反正,在他听来是一样的,又不需要写他的名字,只要赵心儿自己不搞错就可以了。扶胥严守礼法有点不近人情,但并不是坏人。他很有礼貌,把赵心儿当作嫡母,在礼仪和态度上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不过分热情也不冷淡。由于太过完美,反倒是有一种客人的感觉,不怎么亲近。据正神说,这孩子被儒家文化毒害得太深,所以才扔到边关去看修长城,想让他看看人间疾苦,别再那么冲动固执,还有搞什么嫡庶尊卑、远近亲疏那些没什么用的东西。可惜中毒太深救不了了。这孩子的排他性太强,除了用他的信仰来说服他,要他改变比成神还难。

    毅依然事奉在始皇帝身边,也是享受上卿的待遇,没有担任官职,这一点,庄和他一样。他是一个有武人气质的文人,可以看出将门的勇武,但也有贵族的风雅,比起拿剑,更适合当一个传递消息的使者。他很沉稳,也很正,对秦法也很了解,与始皇帝很合得来,在宫中的女性之中人望很高。

    他的哥哥蒙恬就不一样了,他是九卿之一,担任治粟内史的职位,掌管粮草和物资。他看起来会是一个武人,可是他更精于学问,比起继承家业,他更适合当一个学者。他是个看起来很安静很守礼的人,但思想很自由,能创造或改良一些他经常使用的东西。但是,他心思很细腻,不能接受自己失败,容易放弃希望,有点玻璃心的感觉。

    这兄弟二人又和赵心儿从电视剧中看到的不一样。毅时不时地会到皇后宫中去传递一下正神的指令,就像是今天一起吃饭呀,晚上看月亮呀,这种撒狗粮一样的活动。蒙恬一直带着扶胥,教他怎么管理物资钱财。对于与父亲始皇帝同岁的蒙恬,扶胥并没有把他当成父亲的臣,而是待他如长辈一般,尊敬他,向他学习。

    正神的母太后从雍城回来的路上捡了一个奇怪的男子,现在这个奇怪的男子是太后的近臣之一,似乎很得宠爱。赵心儿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发现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他就是那个失散了几个月的哥哥赵政。赵政依然是那副样子,白发赤瞳,自带制冷功能的体质和一张与正神一样的脸。现在,他的神情似乎温和很多,颇有一种言情小说男主角的感觉,对女性很温柔,尤其是太后。正神以“赵政与皇后同母”为由,将原长信侯的食邑都赏赐给了他,号“昌信侯”。宫中有传闻说“昌信”与“长信”同音,所以赵政就是长信侯的继任者。不过,赵政本人是不会相信这种传闻的。毕竟他和太后的儿子同源,就算是以现在名义上的身份,也算是太后的孩子,或臣或子。至于当其他的像“文信侯”、“长信侯”这样的,目测太后的亲儿子也不能答应。在历史上,有很多儿子弄死母亲的情人这种事,太后的儿子也干过这种事。况且,太后的儿子很在意“仲父”、“假父”这种身份的人,就算私交好也可能会下杀手。所以,为自己能否在这里存活下去而考虑,赵政绝对不会同意的。

    始皇后赵心儿即位的仪式结束之后,接着就是过年了。在秦帝国使用的历法,被称为秦历,将夏历10月作为正月,也就是说农历的10月1日是秦历的年初一。除夕夜,始皇后收到了一份桂花礼盒,正神将礼物交给她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这是月宫的东君送你的。”

    “东西你就收下吧,该吃吃,该用用。”

    “至于东君嘛,别和他扯上啥关系,也别给他回礼。”

    对于正神的嘱托,赵心儿是不会不照做的。可是,东君这个名字很耳熟呢,好像在什么地方听到过……东君是太阳神,这是在项氏的时候季父告诉他的。这应该是第一次听得到这个名字……不对,好像听到过,又好像见过这位应该是神的东君……在此之前,很久很久以前……还有月宫……太阳神怎么会在月宫?那么,应该在月宫的月亮神云中君又在什么地方……

    “快立冬了,又得忙一阵了。”

    “嗯。”

    “冬天的时候你先歇着,到开春了你就要忙了。”

    “我会努力的。不过,阿兄这边的礼法我不是很清楚,要不要先学起来,到时候也不至于帮不上忙。”

    “没事儿,让赵高教你。他是我们嬴姓赵氏的人,礼法啥的问他就是了。”

    赵高,就是现在的郎中令。住在宫中的这段时间里见过几次面,也留他吃过饭,是个很认真、很严谨的人。他处世态度倒是很随和,偏袒与始皇帝血缘相近的人,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态度是一样的,甚至对老人和孩子也一视同仁。只要不触犯秦律,他是个很好相处的人,但对犯了律的人就严格了,对与始皇帝越亲近的人越严格。他觉得皇帝身边的人、血脉相连的亲族必须做出表率,所谓“上行而下效。”,上层的人能严格遵守秦律,那么下层的人自然会争相效仿。只要带了一个好头,就能实现以秦律治国而不是凭君主或官吏的一己之私而随意断罪。

    从目前的几次接触来看,郎中令似乎和始皇帝那边的上卿毅不和。像郎中令这样拥有始皇帝家的血统却凭实力成为官员的人,对上卿这样不是宗室成员却靠着家族的关系在始皇帝身边事奉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感。对郎中令来说,像上卿这样的人是可有可无的,随时都可以写在裁员名单上。娱乐皇帝的人谁都可以,做事的官吏却是必不可少的。类似的想法丞相李斯也有,毕竟他也是凭实力做官的人。

    “那大子呢?也可以问他吗?”

    “扶胥啊,那不行!这孩子的母亲是嫁过来的,不懂这些。”

    “是这样啊。”

    “怎么想起问他了?”

    “有一点在意。”

    “那明天叫他带上他的女人孩子过来陪你。”

    “这不好吧,平时也只是礼节性的问候。”

    “这孩子就是那么死心眼儿,都是被孔子的学说祸害的。”

    “大子不是我生的,严守礼法也没有不对。”

    “话是这么说,可生他的人在你宫中事奉,就算是来问候你也该和她打个招呼啊。”

    “大子的生母在我这里吗?是哪一位?我都不知道呢。”

    “就是你那儿羋姓的夫人。她是跟宣太后来的庶士之后,生在秦,所以叫秦羋。太后也是嫁过来的,跟她来的人也算我秦人。她原来是事奉朕的世妇,有了扶胥以后就搬到现在住的地方也没再回来。正好你这儿缺个夫人就教她顶上,也好和扶胥多见见。可扶胥这孩子连见生母都要按礼法来,这不是读书读傻了吧”

    “这样啊。”

    唠了唠家常,正神嘱咐赵心儿早些休息后,离开了皇后宫,着手去忙过年的各项事宜。

    赵心儿也无倦意,她让身边的人都去休息,独自思考着给扶胥和秦羋制造见面机会。秦羋她见过,住到这里以来也多承她照顾,是个很热心的好人。问题是扶胥,这位大子虽说年龄比赵心儿大很多,但似乎是过于老成了,死守着周礼和儒家经典,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近人情。就像是一个机器人一样,固定的动作,固定的路线,固定的问候语,你不多问几句,他也不说。虽说是有问必答,恭敬有礼,可是给人一种没有生气的感觉。以前见面的时候,三夫人都是没有缺席的,他的生母羋姓夫人自然是次次在座。可是,扶胥却没有任何表示,只是例行问候皇后,对于生母没有语言上的交流,甚至都没有多看一眼。

    难道是母子不和?记得始皇帝和母太后也有不和的时候,不闻不问,不通书信,甚至都不住在一起。诸侯家的母子多有不和,何况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