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从往事说起
    袁家寨,淮水南畔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

    村子里林林落落三四百户人家,七八百口人,算得上是一个中等村子的规模。

    袁家寨的村民都姓袁,据说是几百年前,有袁氏三兄弟从远方逃荒而来,看中了这淮水河畔肥沃的土地,于是在此开荒种地,繁衍生息。

    在袁家寨村东头,有一大片榆树林,每一株榆树都有成年人合抱粗,枝桠繁茂、遮天蔽日。

    在那榆林深处,有一祠堂,荒草掩映、人迹罕至,剥落的红漆门柱上,依稀能看到一幅对联:“左龙右虎堪舆妙,聚水藏风地理精”,门梁之上,四个大字:“秦岭梁氏”,虽斑驳陆离,却有一股盎然血气,激荡虚空。

    榆林外面是一道历经沧桑的竹石混合成的篱笆,篱笆旁,是一青色长石垒砌的小屋,屋前,栽种一株桃树,那桃树树身高不过一米,却有水缸般粗,枝叶笼罩,如一顶巨伞一般。

    桃树下的躺椅上,一位头发雪白的老者,眼睛似睁似闭,手里摩挲着一串珠子,静静地躺在那里,偶尔睁眼打量着眼前熟悉的村寨,不知什么时候,那个隐藏的秘密才能公诸于世。

    这老者叫袁顾堂,袁家寨辈分最高,资历最老的一个人,自从上一辈祭祀手中接过看守宗祠祠堂的任务时,袁顾堂也就接受了袁家寨最大的秘密。

    数百年来,这个秘密一直是单线继承,而继承者就是村子里的最长者,也是接过看守祠堂任务的那个人。

    直到那次溺水事件发生后,村寨里那个叫袁乘风的小家伙才走进袁顾堂的视线,而随着那溺水事件幕后的黑手被袁乘风和他姥爷秦凤楼干掉之后,袁顾堂才最终决定,打破惯例,把那个流传几百年的秘密交到袁乘风手上。

    袁乘风,一个普通的八零后,本是袁家寨一个普通的村民。

    袁家寨这儿属于平原地带,没有山,丘陵也没有,水系也不是很发达,因此算不得山清水秀,更谈不上人杰地灵。

    因为靠近淮河,所以袁家寨周边水系发达,村西边就有一条与淮河支流相连的小河。

    河流自北而南,河面涨水的时候也不过三十多米,枯水期,水深不过一米左右。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小河,却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蚕丝河。

    传说,这条河流是历史上本地区极为重要的商贸河流,毕竟,在古代,水路运输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还别说,这儿的村民,在河边还真捡到过几块银锭子,记得好像上面刻着什么大明什么元宝重四十八两之类的。一时引起轰动,引得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扛着工具去寻宝,可谓热闹一时!

    袁家寨,就在河东岸,呈东西走向,长方形分布。

    村子不是很大,历史流传却不知几百年,人口虽然不是很多,也有七八百人口。

    在村西,紧靠河边的地方,有户人家,一家五口。

    老两口靠种菜为生,在河滩有几块肥沃的土地,都被开垦成菜地。年轻夫妻两人,男的在外打工,女的在家带孩子,一个十分可爱的男孩!

    这老两口极为勤劳,在那几亩滩地上,常年种些赶季节的蔬菜,老爷子身体很好,平常从河里挑水浇地,几亩菜地蔬菜长的极为喜人。

    那时候,还是九零年以前,农村相对还非常贫穷,物资极为匮乏。

    因此,夏季瓜果成熟的季节,也是那些十来岁的男孩子最喜欢的季节。

    你要说这是为啥?田里有成熟的瓜果可以偷吃呗!

    那时候,袁乘风还很小,但他哥哥袁乘义可是十多岁正调皮的年龄!因此,那老爷子的菜地,成为袁乘义他们一群小伙伴,最常光顾的地方。都是乡里乡亲,一个村里住着,那老爷子也不好说什么!

    这一天,袁乘义他们四五个人,又跑到村西头河边玩耍,打算趁机去老爷子菜地里搜刮一番。

    没想到,那老爷子正在河边挑水浇地,看到袁乘义他们几个,就笑道:“你们几个小瘪犊子,又想来祸害老子的菜地,快看看那桥底下是啥?是不是谁家老母鸡下的蛋?”

    前文忘了交代,由于袁家寨紧靠蚕丝河,所以河上很久以前就修了一座桥,风风雨雨,不知存在了多少年,早已破损不堪!

    听老爷子一说,袁乘义他们几个小家伙,兴趣立马上来了,正向朝桥底跑去。

    虽然是夏季雨水期,但桥下两侧仍露出一两米的河滩,淤积了大量杂草垃圾之类的。

    袁乘义他们几个小家伙可不在乎这些。几个人好奇的打量着一堆杂草窝中九个鸽子蛋大小、雪白的蛋!

    四五个十多岁的乡下小伙子,正是贪玩且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虽然知道这些蛋不可能是鸡蛋,仍然一哄而散,每个人抓了两个蛋就跑。

    四五个小伙子跑到大路上,嘻嘻哈哈地你追我赶,不知是谁,手中的蛋“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几个小家伙登时傻眼了,只见那破了的蛋壳中流出一滩淡淡的黏液,一条蚯蚓样的小蛇从里面艰难的爬了出来!

    “妈呀,是小长虫,快扔喽,这是长虫蛋!”不知哪个小家伙喊了一句,几个目瞪口呆的小家伙,赶紧将手中的长虫蛋扔了出去!

    一时间,八个蛇蛋先后落地,那些未长成的小蛇,纷纷艰难的爬出蛋壳,用未睁开的眼睛,惊恐的打量着这个世界。

    由于时值夏季,烈阳炙烤着大地,那些未孵化就破壳而出的小蛇,不一会,就连同蛋壳中的那些黏液被晒的焦干。

    那挑水的老爷子,放下水瓢,得意的看着那几个惊惶失措的小家伙。

    袁乘风记得他哥回家之后,先前的那种惊慌消失不见,极为潇洒的和他爸妈说了这件似乎很了不得的事儿。

    袁乘风听了之后挺失落的,竟然没赶上这样的壮举,满脸羡慕地看着袁乘义。

    谁知,他们爸妈听后脸色大变,他爸袁子山直接抄起扫把,把袁乘义按在地上就打,一边打一边骂:“小瘪犊子,谁叫你去那里玩的?你作死你知道吗?”袁子山是越打越凶,把袁乘义打的凄惨无比,鼻涕一把泪一把,哀号不止。

    袁乘风立马傻了,从来未见袁子山发这么大的火,即使这兄弟两人合伙偷他老子五块钱,买一堆唐僧肉回家,他老子也是一人给他们一扫把,也没这样下狠手。

    要知道那时候的五块钱可金贵的很,比起现在两百块钱的购买力都不弱多少。

    一直对这兄弟俩很慈悲的老妈,脸色也是十分难看,一言不发的站在一边。

    夜晚,袁子山在院子里点了一大堆香火,跪在那里唠叨了半天,老妈则在屋内对这两个兄弟唠叨了半天。具体那晚都唠叨了什么,袁乘风记不清了!

    袁乘风只牢牢记住了一句:长虫有灵性,记仇!

    第二天,袁乘义和袁乘风去他的几个小伙伴家逛了一遍,才知道这几个家伙都被父母狠揍了一顿,并且都在院子里点了香火之类的!

    从此,袁乘风心里对那座破损的老桥,对所有的蛇类,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后来发生的事儿,证明:保持对蛇类的畏惧,不是坏事儿!

    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村里混黄的泥土路,早就泥泞不堪。

    乡下人穷,衣服虽破旧,仍然很金贵!

    因此,碰上这种雨天,很少有人外出,即使是大白天,因为那时候雨伞也很少。

    在袁乘风的记忆中,每逢雨天,这兄弟二人都是把蛇皮袋的底角,往里对折一下,顶在头上,披在身上,就成了一件简易的雨衣了。

    现在还是暑假,秋雨沥沥,这兄弟二人老老实实在家写作业。

    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中。

    时近中午,有些赶饭的人家早就点火做饭,村子沉浸在一片宁静和祥和的烟雨中!

    村里有个泼皮,叫五征,其实五征本是袁家寨出去的第一位大学生,不知什么原因留在家里无所事事,整天偷鸡摸狗,年近四十,仍孑然一身,跟着老娘过日子,由于人懒地荒,五征的日子总是有上顿没下顿的。还好这时节,毛豆、玉米之类的都籽粒饱满,都可以充饥了。

    眼看时近中午,别人家都烧火做饭,五征便披了个蛇皮袋,打算去田里掰些玉米、摘些毛豆之类的。走在烟雨中,踏着泥泞的土路,五征打了个寒颤,不自觉紧了紧身上的蛇皮袋。

    不知不觉,五征便走到了村西的那条河,看着眼前的老桥,桥面上坑坑洼洼,有的地方甚至都露底了,能够看到下面浑浊的河水。

    五征不禁感叹一声:麻痹哩,等老子发达了,一定给大伙修座亮堂的水泥大桥。

    嘀咕一句,五征又自嘲一笑,小心的踩着破损而滑腻的桥面,刚走两步,“啪~啪~”的拍水声传来,把五征下了个趔趄!

    麻痹哩,吓老子一跳!”五征朝河里望了一眼,以为是鱼翻花,也没在意。

    谁知,五征刚要抬脚离开,“啪~啪”的拍水声,又响了起来!

    前文说过,五征是个泼皮,年近四十,孑然一身,阳气旺,脾气也盛。这两次水响虽然吓到了他,也把他的牛脾气给激了出来。

    只见,五征一把扯掉披在身上的蛇皮袋,怒火冲天,几步走到桥沿,正要发火,只是河边的一幕让他怔住了!

    只见一个浑身湿漉漉的、光着身子的男孩站在河水里,这男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一手拿着被雨水打湿的馒头,一手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光着屁股,一边咬着馒头,一边用竹竿往水里捞着什么,浑浊的河水即将漫过他的小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