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章 中辅议事
    成业殿中,雕龙大铜炉正熊熊燃烧。
    最近这十来年,严冬愈发寒冷,今年尤甚,还没到隆冬,积雪已有尺厚,宫殿的房檐下都挂着长长的冰柱,冻死的流民每天也都有上百人。
    “钦天监正屡次上奏,声言苍天造物,阴阳调和,寒暑相济,这十几年来日趋寒冷,再过几年,恐怕要大旱。让朕多造粮仓,多囤粮食,一旦有灾,假以救济。”皇帝面色不悦,将奏折一摔,“危言耸听,真该治他个妖言惑众。”
    公协替周显望辩护道:“圣上,周监正精通天象,推算历法,预测天气,真是无人能及,算出来的农历真是丝毫不差,说雨水就有雨水,说小雪就是小雪,我们农朝以农为本,不误农时,利于耕作,周监正还是有大功于社稷。”
    “周监正算是为公为民,多储粮总是没错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啥时都要吃饭,朕责令加筑粮仓,存粮从三年改为五年。”皇帝大大咧咧的挥挥手。
    “圣上英明!”中辅纷纷恭维。皇帝笑呵呵的制止了大家,“这些话以后少说。”转头问公协,“你这几天去太仓查验,粮仓都填满了吗?”
    “太仓加盖千座粮仓,每个粮仓容量万石,五千粮仓共储存五千万石,已储满四年粮,正打算从常扬买粮,将太仓粮储满。”公协对此信心十足。
    蔺钦良有些担忧,“千万石粮啊!若是着急填满太仓,会让粮价飞涨。”
    吴茂荣提议,“东元最近几年粮食大丰收,粮价都跌倒了四百钱。”
    众人听到东元,就联想到了结交东元的姜云天,心里咯噔一下。
    皇帝脸上挂霜,脸色阴沉,冷哼一声,“东元?什么意思?”
    公协赶紧转移话题,“此事容后慢慢商议。只是东元使者前来,提起贝丘和元镇交换事宜,问我们,原有的盟约可否继续执行?”
    公子胜提议,“拥有元镇,就控制元水下游,水师攻击青郡和原郡的依托;陆上可威慑济郡和泰郡;和宿关前后呼应,对泰宗大营形成钳制,只要元镇在我们手中,就能牢牢控制住广野泽,这样邢襄就处在威慑下,邢襄势单力薄,只能归顺,连通广野泽和邢襄,大陆泽中的阳武和中定也会尽入囊中。”
    皇帝禁不住赞叹,“大手笔,大计策,这才是大国气象!中帅果是志度恢弘,可真是朕的吴启圣啊!”皇帝看着舆图上茫茫广野泽,依然沉浸在宏大的畅想中,“如果按照中帅所说,只要再给朕二十年,皇领一统中天,指日可期。”
    看到皇帝兴奋的目光,其他中辅不敢扫了兴致,让刚刚生出的梦想破灭,只能硬着头皮附和道:“圣上春秋鼎盛,有生之年,定可一统中土。”
    梁相很是担忧,“圣上,东元岂能不知元镇的重要,定会疯狂的抢夺元镇。”指着舆图上的元镇,“东元只要将护卫元镇的水系改道,便可打通陆路,兵员物资畅通无阻,源源而来;我们的戊辰水师不如东元甲辰水师强盛,无法控制水路,东元只需用最笨的办法,封锁、围困、虚弱,便能夺下元镇。”
    “半年前还和东元、河间商议对大泽进行疏导,三国都能从中得利,算起来,我们皇领是得利最大的,可惜了!”吴茂荣说着,叹息一声。
    众人都听明白吴茂荣话中的深意,随着姜云天被抓捕,东元和皇领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东元和皇领交恶,此事就再也无人提及了。
    皇帝冷冷的盯着吴茂荣,“你说朕处置姜云天不对?”
    吴茂荣迎着皇帝的目光,无畏的言道:“姜相自幼和圣上交好,冒着族诛大难,参与东林门兵变,被圣上委以重任,尽心治国,机鉴明远,臣下认为,姜相有从龙之功,圣上待姜家也恩重如山,姜云天绝不会有谋逆之心。”
    看到皇帝阴晴不定的表情,梁兴奴担心事态激化,赶紧转移议题,“圣上,距离元节愈来愈近了,再过十八天就要冬至祭天了,很多仪程还没有敲定。”
    公协赶紧附和,“往年都由姜云天主持,今日咱们君臣共同商议。”
    见到公协出面,皇帝压下了怒火,幸亏梁相还记得大概,众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个时辰,才算是敲定了方案。
    冬日天短,天色暗下,商议完毕后,众人相继离开皇宫。
    烛光下,梁兴奴还在复核批阅的奏章,要晚走片刻。
    皇帝疲倦的斜靠躺椅,年底事务繁多,让他有些精力不济。
    公协虽然勤勉,可不够果决,姜云天被关在都官狱中,很多政务大家不熟,还是等皇帝定夺。想起原来优哉游哉的日子,皇帝有种莫名的惆怅。
    亲自给梁兴奴斟茶,皇帝随口问道:“梁相,朕听衡国说,这几日有二百多名太学士子上书。朕看事情不简单,怕是背后有人挑唆,不知梁相怎么看。”
    见皇帝斟茶,梁兴奴诚惶诚恐的谦让,“圣上,微臣曾做过大学正,对太学算是熟悉。这次带头上书的几人,也都人品耿直。大学正刘龟蒙是河间人,为人肃正,勇于任事,专心治学,微臣想,此人绝不可能被人收买利用;带头的学士王文成是皇领人,乐知默是河间人,修增安是东元人,可能不明是非,不知内情,要说被人利用,也不太可能,这几人平素求学养正,以家国为念,微臣认为此次上书,也算是太学士子议政的传统,圣上好言安慰几句便是。”
    皇帝很惊讶,“这位刘龟蒙刚正的很那!朕少年听他讲学,很是严厉。陈师傅教学,是和风细雨,他教书可是暴风骤雨,看起来要瞒过天际。说实话,他的学问要远在陈师傅之上。陈师傅还让朕看过他写的《为政大略》,虽然不如你写的《中天政要》详尽博大,可也能别出心裁,独树一格。”
    说到这里,皇帝想起当年读书的场景,笑道:“公协年纪最小,读书最是心不在焉,朕还记得他打过公协,公协还想着让朕给他报仇,打刘师傅一顿。”说到这里,皇帝哈哈大笑起来,“当时朕就把公协打了一顿,太给朕丢人了。”
    “微臣小时读书,也是心不在焉。”梁相微微一笑,“圣上不必挂怀,说起来,太学和辟雍这十多年来,在姜云天关照之下,算是不错。这几年皇领风调雨顺,国库大增,待罪的姜云天钓名沽誉也罢,真心实意也好,给太学和辟雍多建些学舍,多拨些钱粮,太学生现有千人,每月两千镈币贴补家用,自己衣食无忧,若是能在外面做些读书人的营生,还能养活家人,这自然念着他的好了。”
    “让士子上书,总是脸面不好啊!谁都不愿意被读书人骂!读书人喜欢明嘲暗讽,能骂的人遗臭万年!朕听说有个《老游记》,借着牛鬼蛇神的由头,拐着弯子骂厉愍帝成庄昏庸的!东元有本《东海花》,也是绕着圈子骂东国好色国王师义庆的,梁相明日就和他们商议,若是他们能撤回上书,朕答应每个月再给他们补五百镈币。”皇帝想了想,追加恩惠,“不,补千钱。”
    梁兴奴笑道:“圣上能不怪罪,就是最大的恩赐。钱粮之事,此事过后再说,圣上也知道,读书人有时候好点面子,虽然他们也很想要这赏赐。”
    皇帝点头大笑,突然问道:“梁相怎么看姜家叛逆案?”
    问的突然,梁兴奴不知何意,如实回奏,“姜相于微臣有引荐之恩。”
    “投桃报李罢了!”皇帝语气轻蔑,“当年东林门兵变,朕以为大势已去,万没想到姜夫人单人匹马杀出,才使得兵变成功。可太一教认定姜夫人滥杀无辜,要将其关入化真院,以示惩戒。朕有心保全,却毫无办法,正是梁相提出的皇权为大,律法次之,戒律最末,才救了水真。你与上师的辩难,引经据典,旁稽博采,硬是将这几个老鬼驳倒。那次辩难,可谓数百年之经典,使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朕治国十八载,能有梁相辅佐,是朕之大幸。”
    梁兴奴此生却对那次辩难最是得意,为此还写了《思鉴》,口中却谦虚,“圣上,辩难终归是口舌之争,我说此对,他说此错,也无不可。微臣不过是用他们太一教的经书驳倒了他们,也不过是考据多些,言语锋锐罢了。几位上师心性恬淡,与世无争,没有太多计较。过后细想,那时的太一教也存了放过姜夫人之意。最关键的是,圣上有奋起之志,争雄之心,派大兵压向野穹山。”
    皇帝叹曰:“可最后还是姜夫人顾全大局,自残其身,才平息纷争。”
    梁兴奴道:“这是最好的结果吧!姜夫人此举也传为美谈。”
    皇帝赞许的言道:“梁相虽然出身低微,但平和端正,学问优长,自幼民间长大,知民疾苦,进入成业殿后,能宿卫忠正,勤劳国家,是不可多得的良臣纯臣,这也朕让你做太子太傅的原因,朕其实还是最想听听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