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9章 庆历增币!
    天幕上。
    双目炯炯有神的少年看着垂垂老矣的父亲,稚嫩的脸庞带着一抹坚毅,清亮的声音回荡宫殿内。
    “父亲,我夏国一直以畜牧马羊为主。”
    “而今却把这些东西提供给宋朝换来茶丝等轻浮之物!”
    “时间久了,必定让我们的子民、战士变得娇气堕落!”
    “马羊日日减少,茶丝却逐渐增多!”
    “这实际上是在消耗我们的夏国的资源啊!”
    ……
    【西夏是西北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黄巢起义时,党项族的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对起义军的征讨有功,于是就如同唐王朝对各路支援的地方武装的赏赐方式一样,朝廷封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姓李。】
    【自此拓跋思恭便占据了夏州、宥州,定难军成为藩镇势力。】
    【因远在西北,较少参与中原各政权间的纷争,所以不像唐末各藩镇逐次消亡,定难军安稳的偏安于西北,延续至宋朝。】
    【宋朝无法像对付向南唐、北汉等“十国”地方一样消灭定难军。经过多年的和战,双方形成一种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这种表面上的和平,在1032年间被一位李元昊打破。】
    ……
    大唐。
    李世民挫着食指,面无表情的看着天幕。
    安史之乱,驻守西北的军队都被调往关中和中原一带以平定叛军。
    安史之乱后,就一直无法继续经略西北,只是退缩到关中一线。
    虽不能经略西北,但疆土一直属于中原所有。
    这回好了,疆土又不属于中原所有了。
    该死的……李隆基!
    李世民决定迁怒。
    ……
    【李元昊,“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曾劝父亲李德明不要臣宋。】
    【赵德明告诫他:“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
    【十三岁的李元昊言:“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
    ……
    刘宋。
    刘裕的面色复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现在对于赵宋是十分嫌弃。
    嫌弃的想改国号了!
    ……
    大唐·高祖时期
    “呐呐呐!”
    李渊指着天幕呐个不停!
    “我终于想起宋家皇帝缺什么了!”
    “血性气!”
    “一点勇猛阳刚之气都没有!”
    “看看人家!”
    “不愧是姓李!”
    李建成、李世民:?
    跟姓不姓李有何关系!
    ……
    【公元1032年,李德明去世,李元昊继位,开始实施叛宋自立的计划。】
    【他仿效中原王朝体制,设立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等政府机构,任命中书令、宰相、枢密使、太尉等职官,建立朝堂。】
    【制定秃发令,元昊“先自秃发。及令国人皆秃发,三日不从令,许众杀之”。】
    【停止使用宋朝年号,弃用李姓、赵姓,改姓为嵬名,取名为曩霄,又自制西夏文字,“教国人纪事用蕃书”】
    ……
    天幕上。
    画面推向天下疆域。
    南边的『宋』正在岁月静好。
    北边的『夏』正在攻城略地。
    『夏』疆正在西北极速扩大。
    东据黄河,西至玉门。
    南临萧关,北抵大漠。
    ……
    【公元1034年,李元昊出兵进攻府州,并在环州、庆州境内打败宋军。】
    【次年攻打回鹘,夺得肃、瓜、沙三州,从而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
    【公元1038年十一月,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为夏。】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在丢失的西北之地上建立起的西夏,一时间有些麻了爪。
    “你们!你们也太废物了!”
    自打安史之乱西北之地就一直飞悬。
    飞悬就飞悬吧,好歹法理还在。
    现在好了!
    法理又没了!
    不用猜都知道有人又要找朕出气了!
    “快快快!盔甲!盔甲!”
    一旁抱着果篮的杨玉环呆呆的看着眼前金光汇聚而成的,成熟稳重俊郎大气的男子。
    男子竖指放到嘴边示意安静。
    杨玉环傻傻的点点头。
    随后…
    “啊!砰!”
    果篮放到一旁,杨玉环双手捧着脸,支在膝盖上。
    看着那边生龙活虎的单方面恶战,喃喃道:
    “这就是……太宗皇帝啊……”
    一旁的高力士:……
    陛下!事情的发展似乎有些不太对啊!
    ……
    大宋。
    “天幕!天幕!”
    赵匡胤蹦到石桌上冲天上大声喊叫!
    “给我一个机会!给我一个机会!”
    “我要狠狠的暴打他们!”
    “暴打!”
    “我不要奖赏!我倒贴你寿命!”
    “给我一个机会!”
    “一个机会啊啊啊!”
    一旁的赵匡义看着似乎已经疯了的大哥,对一旁瑟瑟发抖的小宦官轻声道:
    “你去把那盆盐水换成无盐的。”
    “本王必有重谢!”
    小宦官刚要开口,眼睛一瞄身体一僵,低头装死。
    赵匡义叹了口气。
    要挨打了。
    ……
    【最初李元昊希望宋廷承认他在西北地区的政权,但宋廷的执政大臣都认为西夏是小羌,不足以忧,拒绝了他的请求。】
    【然后,大宋就被这个“小羌”给狠狠教训了一顿。】
    【公元1040年正月二十八,宋夏双方在延州(陕西延安)以西五十里处发生三川口战役。】
    【西夏用老弱残兵引诱宋军进入口袋阵,围而歼之。宋军主将刘平、石元孙被俘。】
    【公元1041年二月,双方在镇戎军(宁夏固原)西南一百里处发生好水川之战。】
    【宋军急于求成,轻率出兵攻打西夏军队,误入西夏诱兵所设置的口袋阵,麾下士兵战死近万人,领军大将六十一岁的任福在此役中阵亡。】
    【公元1042年闰九月,在镇戎军以北四十里处又发生了定川寨之战。】
    【宋军主将葛怀敏与属下十多名将领阵亡,宋军近万人死伤。】
    【西夏的军队直抵关中平原的北面门户渭州,再往南即是咸阳,兵锋直接威胁到当时的京兆府(西安)】
    【直到范仲淹急调附近的环庆路军队回防,李元昊才从容撤兵。】
    ……
    大汉。
    刘邦看的是十分无语
    曾经统一中国的大军在立朝七十余年后,面对国力并不强的西夏时竟然屡战屡败。
    “宋朝的制度问题太大了。”
    战术上的东西刘邦没有看出太多。
    但只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一条就足够了。
    这边统、调、管兵三权分开,互相制约。
    主将不熟悉所率各部队的特性与战斗力,对下属部队亦无威信可言,势必影响作战效果。
    而另一边用的是唐制,掣肘不大。对于军队可能达不到如臂指使,但只要兵知将将知兵就可以了。
    更别提对面还是个马上皇帝。
    “这制度再不改,宋朝早晚让人……”
    不对……它还撑了一百年……
    不理解的事情开始增加了。
    …………
    大汉·武帝时期
    “砰!”
    “朕的河西走廊!”
    刘彻一跃而起!赤着脚指天怒喝!
    “朕的玉门关!”
    “朕的丝绸之路!”
    “燕云没了!河西也没了!”
    眼前一阵阵的眩晕。
    身体不由退后两步,一屁股坐下。
    卫子夫连忙扶住却被一袖子甩开。
    刘彻红着眼睛看着天幕。
    西夏支持不住!就算赢他也撑不住这些战事!
    而宋朝……呸!
    最后还是要签盟约!
    那都是大汉将士用血开拓出来的!
    与匈奴相争百年打出来的!
    哪怕是胡人入主中原时他都没这么气愤过。
    “一群废物!看看那都是什么人!”
    “弃夏从夷的混账!”
    “还秃发!比匈奴都要蛮夷!”
    “这都打不过!废物!”
    ……
    季汉。
    刘备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吟道:
    “西夏军队勇猛,但毕竟是小国尔,不可能鲸吞宋朝。”
    “况且西夏旁边还有辽国,辽国未必没有坐山观斗之想。”
    “西夏也不可能不防备辽国。”
    “三国鼎立之事以现端倪,这恐怕也是宋朝能偏安百年的原因。”
    “不过……”
    诸葛亮似有几分难以启齿。
    刘备也不追问,殿内也没人不识趣的去追问。
    毕竟这事其实也挺清楚。
    这边宋朝打不过,那边西夏不持久。
    但两边要想议和也得找个由头。
    签盟约就不错,这个两家都熟。
    而对于宋朝来说,能花钱办的事绝不动兵。
    只是这样一来,西北之地……也真的没了。
    ……
    {输得是真惨啊……宋太宗虽然驾车漂移,但也能跟辽国掰掰手腕,这……他们咋打的?}
    {兵多不精,仁宗年间的总兵数是一百二十五万九千,扣去驻守西北边境的大概二十余万人,河北的驻军约三十万人,还有三十万的禁军驻扎在京城开封附近,剩下部分分散到江淮、湖南、福建等地。}
    {西北的驻军数量据陕西经略安抚判官田况的记载,鄜延路约有六万六千人,环庆路约有四万八千人,泾原路也约有六万六千人,合计约近十八万人。}
    {它边境线还特别漫长,各防卫城寨有二百余处,分兵使得各处城寨留兵很少。}
    {而李元昊每次进攻都是集中兵力十余万人来对阵城寨宋兵那一两万人。宋军能不败?}
    {“训练未精,将帅无谋”,也难怪范仲淹坚决主张积极防御的战略,而反对韩琦的主动进攻。最后果不其然。}
    {后面定军寨之战也一样,主帅王沿策划防御反击,大将葛怀敏执行时就抛诸脑后,就想找主动出击建功,最后全军覆没。}
    {说宋朝武将没有自主权,事实上有太多战役就是武将不听调度打乱了全局部署。}
    {五代遗风,一打就疯!}
    ……
    大隋。
    “一百二十五万大军?”
    杨坚掐着指头再那算,算半天得出一个结论。
    “宋朝真有钱!”
    独孤伽罗十分纳闷。
    “放开商路就这么挣钱?”
    “养一百二十五万的大军……那人嚼马喂的……一天就要耗费无数啊!”
    杨坚扶膝感叹:
    “难怪辽国只要钱,宋朝只给钱。”
    “弄得朕都想打打秋风了!”
    “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皱着眉头想不明白。
    他们弄那么大军做什么?
    打仗又不是只拼人多!
    西北党项自幼便能于马上弯弓,对付他们不是人多就行的。
    要有良马!有良将!
    你们……什么都没有……只有钱。
    况且……
    李治按照大唐的粮运估算了一下。
    江南的漕米上运长安大约每年六百万石,这六百万石大概可以供养一百三十万人。
    而宋朝费尽庞大的物力人力所转运的粮食,却主要是来供养一群不具战斗力的军队。
    冗兵必然导致冗官。
    这才七十年左右而已……
    ……
    【宋朝穷于应付西夏战事之际,辽国遣使递书,索要被后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十县土地,并以举兵相威胁。】
    【宋廷惊慌失措,宋仁宗派富弼出使辽朝以求和,富弼所带“国书”中,有辽朝“能令夏国复纳款,则岁增金、帛二十万,否则十万”的内容】
    【公元1042年十月,辽国不费一兵一卒,宋朝即以每年增加绢十万匹、银十万两给辽国的条件,双方重订盟书。史称“庆历增币”】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看着眼前如丧考妣的赵匡胤,心情十分复杂。
    不讲个人仇怨,这人是有大才的。
    不过可能是老天看不过去?
    替朕出气?
    他这也挺倒霉的。
    摊上这么个后……还不是后代!
    郭荣的目光更加悲悯了。
    他要一直背着不是他后代而制造出的种种祸端。
    他比唐高祖还倒霉。
    唐高祖是被遗忘的开国之君。
    而他是赔款之国的开国之君。
    ……
    大宋。
    赵匡胤捂着心口,面目狰狞的他想不明白。
    好好的大宋怎么就谁也打不过了呢!
    在我手上的时候也至于此啊!
    都怪他!
    “是你!是你!”
    剑指着无言以对的赵匡义,赵匡胤颤抖着手。
    “若不是你添油加醋妄改军制!”
    “大宋怎会如此!”
    赵匡义是什么也不想说。
    还能说什么……
    晋朝好歹还有雄起之主。
    大宋……但现在为止一个比一个软。
    ……
    【公元1042年五月初十,辽国因部族归降西夏下诏征兵准备讨伐李元昊。】
    【李元昊为避免两面受敌,在同月二十日表示向宋称臣,自称夏国主,遣使议和。】
    【十月初一,宋朝以“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加上各种节庆、生日等所赐银、绢、茶,以及衣物杂帛等,西夏则以称臣而定和议】
    【十二月,宋仁宗正式下诏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依李元昊的请求而改其名曩霄,宋夏正式议和。】
    【宋朝对西夏战争的失利,撕破了宋朝天下太平的假象,积贫积弱的局势一览无疑。】
    【宋仁宗决定开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