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7章 治安策
    金人的突围丝毫没有意外,东门佯攻,北门突围。
    李申之知道完颜宗弼的本事,并没有下达围死金人的军令。
    不过李申之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在东门和北门外埋了几亩地雷,布了几股伏兵,都是顺手的事。
    金国权贵走得匆忙,留下一个乱糟糟的幽州城。
    还好,只是一座乱城,而不是空城。
    李申之领着兵马进了城,将随行军队以“都”为单位,各守一个路口,防止有人趁乱生事。
    紧接着下发安民告示,让大家各安其实,城内生产生活一切如旧。
    在金人的行宫中,王伦引着一众归正官员候在门口。
    李申之老远看见,忙下马来,取下冠带,小跑几步搀住王伦的胳膊:“王相公辛苦了!”
    王伦见状,两行热泪流出,当即就要下跪:“李相公,使不得,使不得啊!”
    王伦摘帽子是请罪的意思,见李申之也摘下帽子给他回礼,心里感觉承受不住。
    李申之不再纠结这些细节,一手拉着王伦,一手朝旁边一招呼:“走,进去说。”
    两队文武官员前呼后拥,一同进了金人的行宫。
    行宫内一片狼藉,椅子蜡烛倒了一片,幸好没有发生火灾。
    王伦方才已经安排人手简单收拾了一番,在大殿内摆了两排椅子。
    李申之眼睛朝龙椅瞥了一眼,随手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示意众人都坐下。
    久居上位,不怒自威的气场顿时笼罩着整个大殿。
    “王相公,怎不见宇文相公?”李申之最挂念的,还是宇文虚中。
    王伦闻言,眼眶又红了起来:“宇文相公要灭尽金人,永绝后患。”
    “唉!这是何必呢。”李申之摇了摇头:“自古外患如蚊蝇鼠蟑,代代不绝,匈奴也好,突厥也罢,只要我华夏能团结一心,再强的外患都如土鸡瓦狗一般。如若我华夏自乱,即便是西边的胡羌,南越的蛮子都能闯进来搅得我天翻地覆。”
    王伦点头称是。随即左右看了看,问道:“听闻岳帅在军中,怎不见岳帅身影?”
    李申之笑道:“岳帅追金人去了,要将金人赶尽杀绝,永绝后患。”
    “且不提战事,眼下先有一事要辛苦王相公。”
    王伦闻言,拱手起身:“李相公尽管吩咐,有王某能出力的地方,定当尽心用力。”
    李申之将王伦按到座位上,说道:“自古有言,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如今幽州城不费吹灰之力算是拿下了,接下来怎么治理,还得王相公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王伦略一沉吟,问道:“不知李相公,打算如何治理?”
    此言一出,李申之便知道王伦是个肚里有货的人物,心中必然有上中下三策,等他李申之定夺。
    “如何治理?自然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振兴百业,保我幽州城繁荣昌盛。”
    王伦笑着摇了摇头:“李相是个爽快的人,如今怎与我打起了哑谜?”
    不等回复,王伦继续说道:“如今的幽州城,不啻于改朝换代,如何治理,自古便有成法。如何取舍,全在相公之意。且看相公是想文治,还是武治?”
    李申之见状,暗道:这王伦是个心急之人,与这种人打交道要直来直去,最忌讳拐弯抹角。且王伦是个难得的人才,才干不弱张浚赵鼎之辈。若是自己说话不痛快,让此人对自己心生厌恶,那才是巨大的损失。
    “某在应天府的一番经略,想必王相公也有所耳闻。依王相公之见,这幽州城是该文治,还是武治?”李申之询问的时候,右手上抬,是个“请”的意思。
    王伦心中涌起一阵暖流,暗道:还好还好,自己的才干得到了李申之的认可。要不然他还得大老远地跑回南宋,去伺候赵构那个昏君。
    一心想要表现,王伦一点都不藏私,高谈阔论起来。
    二人仿佛相亲的情侣一般,找到了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一时间聊得忘记了时间。
    王伦说的仔细,李申之听的认真。
    总括起来,文治是个慢办法,有利于快速稳定局面,但是会留有后患。武治是个快办法,效果立竿见影,但是一个不慎容易反噬,让刚刚建立的政权很快被推翻。
    大殿之中有饱读诗书之士,他们从李申之和王伦的探讨中开始阐发,论述史上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王伦说道:“办法没有高低之分,区别只在使用之人。”
    “王相公且说一说这利弊。”
    众人听李申之的语气,竟有一丝考校的意思,纷纷停止讨论,素耳恭听。
    对于他们归正人来说,如何融入到宋军之中,王伦就是河里的石头,众人刚好借此探一探李申之的脾性。
    王伦整理了下思路,说道:“所谓文治,乃是主教化,众文教,与民休息,历三代而易其俗,则可保国家长治久安。其弊显而易见,唯慢耳。”
    “武治则是快刀斩乱麻,斩尽不服号令之人,再行教化之策。此策用好可永绝后患,用不好时,百姓深居恐惧,易被有心者蛊惑造反。”
    “当初始皇一扫六国,行武治之术,二世而亡。至汉行文治,虽则保住了江山,却在其后百年之间叛乱不断,乃是文治之后弊。”
    李申之点了点头,说道:“那么王相公以为,幽州该如何治?”
    王伦说道:“李相公行事雷厉风行,常出人意料。某以为,当行武治。”
    “哈哈哈……”李申之拍张称好,转脸说道:“文治也好,武治也罢,都不好。我要行的,叫法治。”
    “法治?”王伦皱了皱眉头,心中许多疑惑。法治是法家的思想,秦国就是行的法治。
    他王伦方才将秦国的法治概括为武治,并做出了精彩的阐述,深得众人好评。可李申之偏偏不用他武治的说法,改用法治,莫非是在敲打他?
    想来也是,治国方略乃是国之根本,怎能由他一个归正的相公提出来,必然要当主公的亲自说出来,当做祖宗之法流传百世才对。
    想通了其中关节,王伦起身,一揖到底:“承蒙相公抬爱,某愿为相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申之不知道王伦心中所想,还以为王伦以国士自居,也跟着起身,模仿着古人拜相的姿态:“那便拜托王相公了。”
    敲定了大方针,李申之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递给王伦:“我这里草拟了治安十策,还请王相公参详。”
    王伦赶紧双手接过,举在眼前小心地翻开。
    只看了一眼,便激动地站了起来,左右踱步,
    看一行,踱一步,叫一声好。
    如是十余次,拍股大赞:“妙极,妙极!大宋有李相公,真乃社稷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