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1章 精确控温,尽在掌握
    诸葛瑾看着妹妹的忸怩之态,心中哪里还会不明白?
    不过妹妹不愿意明说,他也不想这时候提,就暂时和稀泥混过去好了。
    毕竟“执行完任务就回来结婚”这种弗莱格,是被诸葛瑾深恶痛绝的。哪怕不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身边人,他也觉得不吉利。
    赵云马上要护送阿亮北上执行任务,至少三个月才能回来,现在不适合把话挑明。
    此后数日,诸葛瑾也渐渐重新适应了给人当参谋的节奏。而不再是自己独当一面、处理一郡民政军务。
    张飞那边攻打袁术治下堂邑、滁县的具体计划,细节注意事项,诸葛瑾也都抽时间想清楚了,也跟刘备一起,交代了张飞该怎么做。
    诸葛亮也参与了谋划,还按照大哥的思路,帮着完善了一些细节,算是查漏补缺。
    张飞领悟之后,自信满满地自去筹备人马战船,估计几天后就可以动手。
    另一边,刘备跟诸葛瑾商量好的两路使团,也做好了全部准备,即将启程。
    诸葛亮、孙乾和赵云去河北那一路,启程还会稍微早一点,因为要坐海船北上,路途也远比去许都遥远,汉朝的海船航行也比后世慢不少,至少一个月后才能见到袁绍。
    相比之下,孙邵和简雍去许都,就可以晚点走,路上也不用急,否则到得太早,还要在许都住很久,才能等到袁绍那边的曲线施压。
    ……
    三方事宜全部准备停当,这天已经是九月十二。
    诸葛亮马上就要启程,诸葛瑾当然也要跟临走前的二弟最后交代一些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刘备要求以外的小任务——
    刘备可不是穿越者,不知道河北如今有哪些还没被袁绍发掘、但后世却能成为名臣的人才。
    但诸葛瑾知道一些,所以这些话只能是他私下交代二弟,让诸葛亮适逢其会时拉些人回来,但也不强求。
    诸葛瑾也很清楚,袁绍海内人望,如今声威正盛,那些已经在袁绍手下得到荣华富贵的人,是不可能挖得动的。
    刘备能挖的,只能是袁绍没发现,或者看不上的人,这些人没资格挑挑拣拣。
    就好比刘备能挖到胡质、蒋济,还不是因为他们在袁术手下不得志,只是最基层不受待见的小吏。
    可惜,诸葛瑾的脑子也不是电脑。眼下这个时间点、河北还有哪些不受重用的人才,他也不记得太多,暂时只想到两個人:
    后世在魏国做到三公的徐邈,还有历史上官渡之战前、刘备去河北时投刘的陈震。
    徐邈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此人在《三国志》上成了证明“曹操唯才是举、任用寒士”的样板案例,史书特地强调他出身蓟县,早年在袁绍治下混到二十五岁都没机会出仕。等曹操灭了袁绍,就发掘到了此人。
    至于陈震嘛,那是中学语文课本注释上的人物,《出师表》里有一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注释里说“尚书”就是陈震。
    诸葛瑾有时候也想,这一世刘备不会再去投袁绍,要是导致那些历史上他去河北期间挖到的忠臣不能再相得,也是一个遗憾。让诸葛亮去挖他自己《出师表》里推荐的人,也算是一种对历史的补偿吧。
    除了这两人,诸葛瑾也记不得河北还有什么尚未发掘的寒士了。
    不过刘备倒是关照诸葛亮注意几个人,有他恩师卢植的儿子卢毓,还有刘备年轻时的朋友牵招。所以暂时的挖角名单也就这四人。
    这不算什么正式任务,只能说是完成出使后,有机会顺手为之,没机会也就算了。
    ……
    交代完挖人方面的事宜后,临走前诸葛瑾又交代了最后一件额外的差事,是关于后续河北形势的长远布局。
    因为涉及到太多天马行空的长期推演,诸葛瑾也不可能跟其他任何人提起,只有诸葛亮的智商能理解。
    开始这个话题前,诸葛瑾先语重心长地启发道:“阿亮,你以为,袁术、吕布将来彻底败亡后,北方争天下的局势会是怎样的。”
    这只是基础引导的入门级问题,以诸葛亮的智商自然是想都不想、应声而答:“自然是袁曹双雄争霸了,袁曹眼下虽然和睦,但也不过是因为他们各自有非对付不可的敌人。
    听说公孙瓒已经放弃了幽州大部,选择在易京楼积谷死守,虽然还能拖延时日,可从他摆出这个姿态之后,他的败亡就注定了。袁绍彻底消灭公孙瓒后,再平定并州张燕,便会面临无处扩张的问题,到时必然南下与曹操有一战。”
    诸葛瑾满意地点点头,继续给二弟上强度:“那你觉得,届时袁曹谁能获胜?我们且先假设,在袁术、吕布覆灭的过程中,曹操势强力大、又有天子在手,能得其中大部分好处,而我军只能得小部分好处。
    整合袁术、吕布七成遗产的曹操,和完全吞并公孙瓒、张燕后的袁绍,孰强孰弱?”
    这个问题让诸葛亮稍微想了想,然后才回答:“若论明面上的实力,自然是拥有青冀幽并的袁绍强大得多。
    毕竟袁术、吕布皆不事生产,横征暴敛,哪怕曹操将来夺取豫州全境、徐州大部,也必民生凋敝,三五年内提供不了多少兵马钱粮。
    不过要论谋略、韧性,仅以目前所知,袁绍似乎远远不如曹操,不过眼下我尚不敢断定,总要亲眼见过袁绍,才好判断,世人传言岂可全信?”
    诸葛瑾意识到这个问题对现在的诸葛亮确实有点难了,而且诸葛亮毕竟还太年轻,见过的人物太少,在识人方面短板非常明显。
    诸葛瑾也就暂时换一个问的方向,不去强求诸葛亮预测数年后的官渡局势。
    何况历史上预测官渡局势那些人,也未必就是真彻底看明白了,有些只是在拍马屁和给领导鼓劲,拿预言赌自己的前途。连曹操本人在打赢袁绍之前都没敢妄想必胜。
    就好比冷战时的布热津斯基天天预测ussr必亡,最后也真亡了,但那不是他预测得准。
    诸葛瑾忽然想明白这个道理后,转而问道:“确实是愚兄问得鲁莽了,有些事情,不该先入为主妄下定论。那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将来曹操获胜,抑或是袁绍获胜,何种情况对我们更有利?”
    诸葛亮认真思索着大哥的问题,这次分析倒是更顺畅了些,他很快用斟酌的口吻探讨道:
    “曹操坚韧而势弱,如果他能胜,恐怕需要多年才能彻底平定袁绍的地盘。从让北方群雄拖延更多时间的角度来算,曹操胜对我们有利——毕竟在袁术、吕布覆灭后,将来我军还要先腾出手对付孙策,这都需要时间。
    袁绍若胜,吞并曹操应该会快得多,因为袁绍已经彻底抵定北疆,没有后顾之忧,届时便是全力南压,如泰山压顶。而且……我也深读过兄长劝说陛下的‘义帝高祖项羽论’,后来还跟子敬切磋过。
    一旦袁绍灭了曹操,或许将来我们就得另外定性曹操了?要是还把他视为‘挟君国贼’,那么袁绍岂不是勤王义士?可若是将来还要跟袁绍争天下,岂不是说明‘勤王义士’也迟早会变成新的‘挟君国贼’?
    这对于兄长的‘义帝高祖项羽论’可不是好事,要么我们得在曹操死后,说曹操其实也没那么坏,把曹操变成王允王司徒那样的节烈之士,然后说袁绍自始便是董卓傕汜之流……但这又谈何容易?
    总之,根据兄长的理论,我实在不愿意看到一个被史书先定性为勤王义士的人,蜕变为挟君国贼,也不希望变成狗咬狗、兵强马壮者得之。那样都对于天下重归一统后、将来的长治久安不利,会让模仿者蠢蠢欲动。”
    诸葛亮对于大哥的政治哲学理论,向来是非常崇拜的,毕竟这是他十六岁初次接触到这个话题时,就读到的神论。诸葛亮只觉原先董仲舒公孙弘那些简直就是垃圾。
    所以诸葛亮也就自发地觉得,应该保护好“屈身守分、以待天时”的勤王者身份,不该让这个身份被搞烂。如果当年高皇帝为义帝报仇后,还有人能再来“冤冤相报”,那“给先帝报仇得国论”这个历史叙事就崩了。
    如此一来,诸葛亮虽然不喜欢曹操,但他觉得,在解决这个历史叙事的矛盾之前,最好还是让曹操将来死在刘备手上。
    诸葛瑾对这个态度还是满意的,于是说道:
    “既如此,此番北上时,你就该秉持一个观点:绝对不能做直接加强袁绍实力的事情,我们不该让袁绍在未来的袁曹之争中,获取额外的优势。
    但是,有些事情做了之后,如果不会增加袁绍的直接实力,却能增加袁绍阵营的长久韧性,让他‘虽不能增加胜率,但如果败北后,却能让袁军多拖住曹操一些时间’,那么这样的事情,你就可以去做,这是双赢的。”
    诸葛亮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觉得有些烧脑。
    天下还有这样的事情?做了之后,能精准提升袁绍阵营的长期韧性,但却不会提升袁绍阵营的爆发力、巅峰实力?
    这怎么可能嘛?
    诸葛亮思之再三,还是没想到具体的例子,不由叹服:“弟心智鲁钝,实在想不到该怎么做,还请大哥赐教!”
    诸葛瑾这才循循善诱:“我也没想到绝对可行的做法,只能是抛砖引玉。比如,我听说袁绍此人爱惜羽毛,从来受不得挫折,而且他这一生,也确实顺风顺水。
    假如将来袁绍被曹操击败,以他的心高气傲,恐怕身体会撑持不住——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也未必真就到了那一步。
    而袁绍阵营内,我现在就观察到一个对长期抗曹极为不利的隐患,便是袁绍溺爱少子。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袁绍不但不偏爱长子袁谭,甚至还令其外居青州。
    若是将来彻底平定幽州、并州,依照这种脾气,怕不是每个州都要外放一名子侄?如此取乱之道,绝对比单纯废长立幼还恶劣!所以,这是一个袁绍活着的时候毫无问题、一旦他身体有恙,则会随时导致分崩离析。
    如若贤弟此番北上,可以在这方面相助袁谭,帮其提升威望,便能实现‘不会增加袁绍阵营的巅峰实力,但却可以增加袁绍阵营的韧性’的效果,让袁绍阵营将来如果真败了,也能多坚持几年,不至于在曹操的打击下快速分崩、兄弟阋墙。
    而且,袁谭当年初入仕时,便是由玄德公举其茂才。茂才那可是一州刺史、州牧,每年只能举一个的,非比寻常。玄德公执掌徐州两年,一共就只举了袁谭、袁涣两个茂才,这举主之恩非比寻常。
    所以贤弟此去,乘海船北上,本就要先到青州,袁谭必然会重重礼遇贤弟,以报玄德公当年之恩,帮贤弟引荐。我们要在袁绍诸子中择人亲善,也只能选袁谭了,因为袁尚肯定会抵触我等,恨玄德公举了他大哥茂才,有些事情是没法两头下注的。
    贤弟只要记住,别做危害袁尚、袁熙的事情,以免惹来麻烦。咱只需正道直行,用堂堂正正的办法帮助强化袁谭即可。袁谭在袁绍阵营内势大,将来必然会报答我们的。
    袁绍不是爱名士么?那就可以效法留侯为惠帝求取商山四皓的法子,帮袁谭登用一些袁绍都登用不到的虚名之士。袁绍不是爱容止、美姿容么?那就可以教袁谭一些小伎俩,哪怕容貌不能改变,但气质、风雅却是可以提升的。”
    诸葛亮听到这儿,终于豁然开朗。
    原来还可以选择帮助嫡长子巩固地位,来既进一步结好袁绍,又不用担心强化袁绍的巅峰实力、只强化袁绍耐久韧性。大哥真是深谋远虑啊!
    不过自己没想到,也不是智谋不足,一来诸葛亮原先不知道袁家诸子的内斗,二来诸葛亮自己是孝悌之人,他对大哥太过尊重,没往那些兄弟相残的卑鄙龌龊方向想。
    诸葛瑾看弟弟已经开窍,也是非常满意。
    历史上,诸葛亮就被表哥刘琦上房抽梯,求教自保之法,诸葛亮教他“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今这一幕经典肯定是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可能出现了。
    不过,曹操也评价过“袁本初、刘景升子皆豚犬耳”。从一家废长立幼取乱的豚犬,改去另一家废长立幼取乱的豚犬处当兽医,也算是回收诸葛亮本人的名梗了,岂不美哉?相信诸葛亮肯定能办好。
    至于如何帮人变帅、变得有风度容止,这些诸葛亮或许不太懂行,主要是他本身天资太好,不需要后天修饰耍帅——但这个短板诸葛瑾可以帮他弥补。
    诸葛瑾已经提前让人准备了一堆服饰、玩意,各种对任务可能有帮助的后世风雅之物,教诸葛亮突击学一学使用之法,然后到了青州就可以送袁谭一份,再教袁谭如何突击练习,并且引领新的风雅容止流行。
    “阿亮,这套衣服是愚兄让巧手女匠临时定做的水墨鹤氅,你先穿上试试,如果袁大公子适合的话,也可以送他一套。
    如果不适合,这里还有鹤翎扇,还有孔雀翎做的,还有这种白绢折扇,可以水墨作画,画些山水写意。
    还有这种首饰,可以给女眷簪发,名叫步摇,如若仪态不够端庄,钗头的掐丝朱玉凤坠便会剧烈摇晃,发出金玉鸣响。
    另外这种首饰可以给男人带,比如今的印绶飘逸得多,而且不违朝廷礼法……”
    诸葛瑾一边说,一边让妹妹诸葛芷拿来一口大箱子,里面都是些这个时代的人绝对没见过、但也不会太过超前的耍帅奢侈品,拿来腐化袁谭袁绍还不是手到擒来。
    里面有好几件,还是诸葛芷亲手裁缝做的,不过那都是早期试验品,只是做给弟弟穿的,不会送给袁谭。送给袁谭的肯定是外面女匠的手艺。
    诸葛亮看了后,也连忙拜谢大姐帮他做衣服做扇子。
    当然,最后诸葛瑾也没忘了亲手送诸葛亮一件衣服,那就是铁环锁子甲。跟诸葛芷做的水墨写意鹤氅相比,这件软甲实在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了这些兄姐送的样品,诸葛亮对于此行拉拢帮助袁谭,也就更加有信心了。
    对于袁绍这种颜控,帅就是生产力。既然如此,就让他求帅得帅!投其所好!
    ……
    次日一早,诸葛亮一行就跟着赵云启程了。
    刘备和诸葛瑾亲自到广陵城外送行,刘备还骑着马一路送到射阳才回,叮嘱孔明一切求稳。
    随行的还有数十骑护卫,到了淮阴后就会改乘糜家最新改良版的大海船,由海西县入海,转而沿海北上——这种改良版的最大号海船,还是稍微大了点,没法在邗沟运河里行驶,所以只能到淮阴再上船。
    送走诸葛亮后,没过几天,张飞那边也开始对滁县等地发动军事行动。
    又几日之后,孙邵、简雍那一路人马,也北上淮阴、凌县、下相,而后走吕布的辖区去许都。
    时间很快来到九月十五,张飞的人马已经从广陵走长江水路、逆流推进到了堂邑,马上就要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