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9章 立功太快,只好调整计划
    说句实话,法正自己也没想到,越巂郡的平定能那么快。
    他设想过,高定要么会暂时服软,跟朝廷虚与委蛇一番,名义上投降,但实际上却不肯痛痛快快交权。
    然后双方只能再拉扯几番,法正也不得不多上点手段、徐徐削弱其实权。
    要么高定就会因为打不过便认怂,节节败退,躲到深山里避开朝廷的讨伐大军。等大军耗不起退走后,他再卷土重来。
    原本历史上,马谡在诸葛亮南征时,劝诸葛亮以攻心为上,也是这么考虑的。
    以当时汉人朝廷的军队战斗力,你大军过去的时候,要压住南中蛮兵确实不难。难就难在长期驻军的钱粮耗不起,撤军之后当地蛮夷容易降而复反。
    如果高定这次也这么干,躲进越巂郡西部的大山里避战,法正一时也拿他没办法。
    但他偏偏选择了不知天高地厚先刚一波,而他手下的部将李求承却先被法正的雷霆威势吓住了,还被他压服策反。眼看夷帅要一条道走到黑,他手下的人先把他给卖了。
    这一步卖得太突然,以至于高定原本觉得“就算汉军攻势犀利,能攻破筇都,我好歹也能带着主力撤走”——当时法正和张任才刚刚行军赶到筇都,只是在城北草草扎营了一夜,完全没能力彻底包围筇都。
    这种情况下,在高定看来,怎么着都是有撤军的时间的,这并不算误判。
    但最终却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法正和张任破城的速度实在太快,一点撤军的窗口期都没给高定留,他的几万蛮夷部众全捐在这儿了,只带了数十从骑逃走。
    一旦折掉了绝大多数兵马和部民,光杆司令活下来也没多大威胁了。
    法正太清楚这些蛮王夷帅之间的弱肉强食自然法则了,高定被拔掉了爪牙后,其他想要取而代之的人,会比汉军更积极干掉他。
    后续就能辅之以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这些手腕,法正很清楚该怎么操作。
    ……
    按照拉一派打一派的分化瓦解思路,法正重新调整了他的越巂郡平定计划。
    在拿下筇都县后,仅仅休整了三五日,安抚住当地人心、收编降军。
    然后他就挑选了一批投降的蛮兵,但不多,交还给临阵倒戈的李求承,让他带着帮助维持当地秩序。也算是默许了这名降将控制筇都县的防务。
    至于相应的财税文官,法正肯定还是会从后方派人来的,至少牦牛大道沿线这几个县,必须由汉人官员直接控制。其他不在商贸要道上的山区县,可以慢慢交给夷帅。
    搞定了筇都的秩序后,法正继续带兵南下,又行半个多月,抵达会无县(今会理至攀枝花一带)。
    当地另有夷帅统治,那厮原本也是臣服于高定的,听说高定死后,倒也生出几分野心。不过没关系,法正仅仅又花了几天,就挟在筇都大胜之威,把对方干掉。
    攻城的时候,法正甚至都没有让汉军士兵打先锋,而是先让被收服来投的蛮兵先上。
    反正谁表现好,后续就能给他们的部族更大的权力、让他们能稍稍压住来投晚的部族一头。
    而且,对于愿意主动请战的蛮兵降军,法正还给他们部落临时发了两百套布面甲、五百把夹钢法锻造的长刃战斧。如果最终战果确实丰硕,也帮着朝廷大军攻破了城,这些临时发放的装备也可以送给该部族。
    如此一来,听说有朝廷的先进装备可以换装,降军将领自然踊跃,很快就帮着法正把活儿干了。
    而法正严格控制着供货数量,也足以确保这点武器援助给出去之后,不至于让仆从军彻底失控、尾大不掉。
    这番行事作风,细细想来,倒是有点像后世阴国人在阿三国搞的间接统治,和米国人早期对付印第安人的风格了。
    阴国人在阿三,都是挑动土邦王公之间内讧,很少由东印度公司的部队直接下场的。包括欧洲人当年在西非海岸搞事情买人,也都是挑动当地部族互相攻杀为主。
    至于米国人早期对付印第安人,也多是卖火枪和战马给当地愿意跟白人结盟的印第安部落,以印制印。
    可以说无论东印度还是西印度,都是被昂撒人用同一招给整了。
    法正虽然不可能知道后世的历史,但他现在有诸葛亮的先进军火支持,手头的筹码更让南蛮人垂涎,技术和生产力条件满足了,这样的手段也就顺理成章油然而生。
    ……
    时间转眼就到了五月底。
    距离法正拿下筇都县,已经过去了二十天,会无县也落入了汉军手中。
    法正的军队,一路顺利推进到了金沙江边,也就是后世攀枝花市所在的那个过江渡口——当然,在如今东汉的地理命名框架内,金沙江还被称作“泸水”。
    《出师表》里写的“五月渡泸”,就是渡的这条河。
    在古人的地理认知里,只有作为长江上游正源的那一条,才能被称作“江”,而其他的支流,都只能一律被称为“水”。
    一直到明朝徐霞客为止,之前的古人都觉得岷江才配得上一个“江”字,采信“岷江导流说”。真正的长江正源金沙江只能被称为泸水。
    但事实上,哪怕是岷江本身,也不是岷江自己的正源,只能算是一条“支流的支流”。岷江的正源应该是当时称作沫水的大渡河。只是古人地理认识匮乏,对西边蛮夷之地了解太少,只能在已知世界的范围内找个正源。
    法正抵达了会无县的金沙江渡口,就意味着可以着手秋冬季节渡泸南下的船只了。
    他知道诸葛令君有计划今年冬天就对建宁郡等地用兵,所以既然来都来了,就提前准备,为令君分忧。
    法正写了两封信,一封送到来路的牦牛县,也就是那座后方的大渡河沿岸的县城。蒋钦之前被他留在了那儿,负责越巂讨伐军的后勤水运护航。
    如今越巂战事渐熄,后勤压力也低了,正好把蒋钦调到会无县这边,筹备将来渡泸所需的战船,并且适应水文环境。
    蒋钦接到命令,自然不敢怠慢,带着数千水兵,走陆路翻越大凉山山谷,一路南下来到会无。
    而与此同时,法正的另一封信,则是直接送回成都,到诸葛亮面前报捷。
    山道险远,最终诸葛亮直到六月中旬,才收到法正的回信。
    ……
    “孝直竟能如此干净利落平定越巂,办事还如此有条理,举一反三提前为后续的冬季建宁平定铺垫。
    有如此功劳,将来主公便是升他任一州使君,想必也能服众了吧。”
    六月初十这天,成都的益州牧府中,诸葛亮一大早就勤政于公务,上午时分有信使送来法正的捷报,以及一封附在捷报后的长长的请示信。
    诸葛亮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就拆看了,看完之后,也颇觉欣喜,忍不住这般赞叹。内心也暗忖法正的表现和能力,竟还在自己之前预料之上。
    越巂的敌人确实不强。但法正当初说,可能一个半月就能初步搞定越巂郡,没想到还真就做到了。这份神速,足以载入史册。
    诸葛亮想到这儿,立刻吩咐幕僚,自掏腰包筹备一场庆功宴,就在成都城内、州牧府衙之中,召集成都诸文武官员来赴宴,为法正、张任遥庆战功。
    他倒不是贪图这点宴乐享受,诸葛家早在十年前,就是天下豪富了,诸葛亮想要什么物质享受要不到。
    诸葛亮完全是为了鼓舞士气,进一步稳定人心,让众多益州本地的刘璋旧臣,充分认识到南征战略的政策性。
    让大家看到“花不了多少钱粮就能搞定南中,确实能确保以战养战”。
    顺带着还能帮法正个人多提一提威望,这样等将来全面北伐之年,如果诸葛亮本人要离开益州,带兵出川去负责一路战线。
    那留下的法正好歹也能帮着临时掌控益州的局面,或者至少是协理某一方面的事务。
    既然存了帮忙造势之心,又是花自己的钱摆酒,诸葛亮就完全不必收着办了。
    诸葛亮下令之后,当时正在他旁边汇报工作的黄权,不由有些担心。
    黄权之前已经被诸葛亮指派、去帮着整顿后勤,治理水利和航运,也算是为法正提供协助。法正送回来的奏报中,有些事务诸葛亮一旦批准,也得交给黄权去具体经办。
    所以这种场合黄权总是很有眼色,一听说法正有事上奏令君,他就主动跑过来听差了。结果什么差事都还没接到,就听令君要大操大办,他就忍不住多劝了几句。
    诸葛亮也不介意,微笑着跟他稍稍解释了自己的深意。
    黄权听后,这才表达了钦佩:“还是令君思虑深远,为今之计,确实应该以鼓舞人心为重。便是只有三分建树,也要往五六分宣扬。倒是我看得不够远了。”
    诸葛亮并不在乎这些客套。他只是又扫了几眼法正的奏报,抽出其中几页,简单批示了几个字,然后就交给黄权先去准备。
    “孝直提的几项建议,都是关于越巂郡平定之后的治理的,还有些需要协调变更驻军计划的,跟你相关的部分,都照此协办吧。
    孝直进展太快,之前的计划确实该调整一番,也好更加高效,兴利除弊。”
    黄权连忙拱手,接过诸葛亮的批示看了一下,又请示了几句,这便去操办了。
    ……
    三天之后,六月十三。
    成都城内张灯结彩,诸葛亮在州牧府衙大摆宴席,还让官府给全城百姓普遍发了点微小的物质福利。
    一时之间,全城都知道法府君在越巂郡取得了一场大胜,而且非常顺利、迅捷,耗费的钱粮成本也不高,否则诸葛令君哪至于这样庆贺呢。
    而且时值夏粮刚刚收获入仓之季,今年又因都江堰彻底修复,水利完备、农田灌溉充分,是个难得的丰收之年。
    蜀郡各地,民间本就颇感欢欣,面对官府的恩惠,自然愈发感戴。
    诸葛亮普发的“福利”,其实放在后世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但在东汉时期的蜀地,却能占个新鲜劲儿,很多百姓,包括豪族富户,乍一看都不认识。
    “令君让人散发的究竟是何物?闻上去有一股凉意刺鼻之味,莫非是膏药?”不少成都豪强之家的体面人,拿到礼物后都在那儿悄悄打听。
    这种时候,自然会有托帮着散播真相:
    “这都没见过?这是司徒和令君前几年就鼓捣出来的神药,专门对付南中蚊虫瘴疠之气。只可惜,听说得用到南中当地的药草制取,所以难得。
    当年世人都觉得南中之地,汉蛮分明,汉人难以南迁,其实就是因为汉人畏惧瘴疠罢了。要是能用上药膏,驱除毒虫瘴气,汉人在当地,也未必就要忌惮南蛮。”
    那些不明真相的豪强一听,顿时肃然起敬:“这么有用?那肯定非常名贵吧?”
    “其实还好,关键是要掌握南中,互通有无。有些药材,在当地不值钱,但长期商路断绝,这些东西往年在我们蜀郡,可就少见了。
    也就是诸葛令君平定了二郡,才把这些好东西的价钱打下来了。以后彻底平定了南中四郡,把去往身毒国的商路打通了,那些身毒国的避暑驱瘴药膏,肯定也都能传入汉地。”
    原来,诸葛亮让人发放的,只是一种类似于清凉油和风油精之间的药油,但又要比后世的清凉油稍微偷工减料一点,油脂也没那么厚——不过这并不是诸葛亮自己要偷工减料,完全是因为有些原材料实在找不到。
    清凉油的配方,是几年前诸葛瑾提到的,最初的设想,只是比后世的清凉油减掉一味桉叶油,因为这个时代桉树还在澳洲,是绝对不可能弄到的。
    其他几味药材,除了樟脑油要从闽中郡南部甚至夷洲弄,剩下的都可以靠南中和交州的物产搞定。
    但当时刘备还没彻底掌控益州,交州的士燮也没彻底打趴,所以也就是一句空谈,没有落实推行。
    后来诸葛亮渐渐掌控了蜀地,虽然还没平南中,但与牂牁、越巂、建宁的商业贸易,已经恢复了一些。
    也有南中蛮商把汉人要收购的药材卖过来——只是当时那些南中蛮商也不知道汉人为什么要买那些原来没买过的药材,南中蛮族自己也不会用。
    得到了一些南中草药的支援后,诸葛亮终于能再升级一波驱虫配方了,从原本只是“花露水”程度的捡漏版本,升级到接近正式“清凉油”的水平。
    只不过之前商贸通道毕竟不是太通畅,南中蛮族也不可能按汉人官府的要求组织生产,所以诸葛亮能买到的药材不多,这些清凉油产量也不是很高。
    这次正好时值盛夏,成都城内每年也多多少少有中暑身亡的贫苦百姓,或是因为蚊虫吸血传染到夏季疾疫的。
    诸葛亮让人以“法正南征所得良药”的名义,普发一圈清凉油,驱虫防病,自然能让成都百姓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平南能带来的好处。
    百姓们只是稍微试用之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毕竟清凉油能不能驱虫,在夏天立刻就可以被验证,只要抹了药的地方蚊子不会叮咬,百姓马上就能发现此物的好处。
    “如此良药,清凉解毒还驱虫,诸葛令君居然能普遍发给百姓,共享货通南中之利,实在是……”
    民间这一波宣传之后,蜀郡豪强世家对于朝廷的平南中决策,也愈发支持了。
    诸葛亮还恰到好处地拿出将来平定南中后,彻底打通蜀身毒道的远期商贸利益为诱饵,勾引成都那些有经营商队的豪富之家募捐了一波,为南征筹到了更多的钱粮和支持。
    ……
    民间的宣传工作,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推进着。
    同一时刻,益州牧府中,诸葛亮为法正庆功的宴席上,把更多详实、具体的成绩,也一一显摆出来。
    还有前几天才刚刚知情、并且做了些配套工作的黄权,帮着一起捧哏。
    让一众刘璋旧臣,不得不对法正的能力和功劳,彻底表示心服口服。
    诸葛亮在宴会上,当众宣扬道:
    “孝直提前平定了越巂,虽然还有西部山区的不少蛮部暂未臣服,但至少牦牛大道沿线诸县,已经肃清,耗时远比之前规划的要更快。
    我原本计划,平定越巂之后,如果天气过于炎热,士卒多有疾病,那就夏秋两季暂时退回蜀郡驻军歇息。待临近冬日,再南下渡泸,解决建宁郡。
    但现在大军已经抵达了泸水北岸,孝直还提交了一份奏报,建议提前在泸水沿岸、会无县一带,打造船只,营建航运。
    并且趁着秋粮还来得及抛秧补种,从南安、牦牛等地秧田,少量运送已经育秧两月的密植带土秧苗,去筇都、会无两县,推广种植,也好提前一年,让越巂蛮民领略双季种稻之法。为来年全面推广,打好基础。
    同时,平定越巂的两万兵马,也能部分转为军屯,部分伐竹木造船,都有事可做,也不必再往返折腾,半年后再南下了。就让他们在越巂郡驻扎五个月,各尽其用,到十月时,便可南渡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