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把目光聚焦在徐州城的时候,在寿春的张飞却撤兵了,根据最近的情报,纪灵已经率军到达了龙亢,不出二天,以这个速度不出两日,就会赶到寿春,甚至明日午时就会到。
这个速度可有些太快了,别说是张飞和鲁肃出乎意料,连寿春城的袁术同样想象不到,毕竟他们可是步兵,这要是骑兵换了谁也不会意外,但也正因此,从中可见纪灵这位寿春大将带兵能力有多强,但真正让张飞头疼的却是寿春城这位守将,让他大为头疼,想要在两日之内攻破寿春的难度太大了,所以在鲁肃的建议下,张飞在第二日一大早撤兵了,毕竟他们此行的目的已经圆满完成。
不过张飞难免有些不爽,两日一合计,最后带着部队去了庐江。
寿春撤围时,纪灵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抵达了平陶县,正是在平陶县纪灵收到了最新消息。
旌旗招展队伍中,纪字大旗迎风招展,旗下纪灵在马上看完了从寿春送来的最新战报,虽然上面讲今日一早张飞撤军了,可是并没有车远,这就让寿春内开始担心怀疑张飞真实的目的性了。
纪灵和张勋不同,虽然两人痛饮受信任,可是丹阳之战后诸葛明显更看重张勋,而这一回无疑是他表现的最佳时机,当然除了表现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消除所有不安定的因为,使张勋那边能够更无所顾虑。
所有他这次回来,灭张飞远比援寿春更重要,他非常清楚一旦被张飞跑了的话,会有何种后果,甚至正是因为收到寿春传书之后更加理解清楚张飞是在耍什么样的把戏了,他们就是在一直对寿春保持威胁,以最少的代价将他的部队牢牢拖在寿春。
这样一来,这一仗的关键就从援寿春攻张飞变成了消灭张飞,这可就太难了,毕竟现在来看狡猾的张飞可不愿与他们证明开战,这让他多少有些头疼。
纪将军。就在这时,又一名斥候的出现打断了他的思路,纪灵看向他,握着马鞭问道:怎么了?
从寿春传来最新情报,张飞率领的徐州军已经向庐江而去。
庐江?去了刘勋处?纪灵神色急转,马鞭一扬,毫不犹豫下令,道:部队开拔,继续开赴寿春。
将军,难道我们不直接去庐江?
不去。看着浩浩荡荡开赴寿春的部队,纪灵面上异常的冷酷,让张飞在刘勋那边大闹一番,也不错!
~~~~~~~~~~~~~~~~~~~~~~~~
天亮的一刻,三军集结,吕布指着徐州城的方向下令:全军进攻,杀进徐州!
随后众军将一声呐喊,向徐州城疾奔而去,片刻,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不给徐州以反应机会,直接冲入城内。
果然,吕布的突然出现让徐州城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等发行吕布军时,再想关闭城门已经来不及了,吕布提前派到徐州城的细作对城门发起了夺门之战,虽然因为人数的原因最后他们全军覆没,但吕布率军却成功夺取了城门洞。
当赵云得到此消息之后第一反应便是率领着亲兵杀向了城门处,虽然赵云没有显得如何惊慌失措,但内心的沉重却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的。他背负的压力太大了,而且吕布来犯居然在事前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如果他把徐州城丢了,就算万死也难向主公交代啊。
第一时间,赵云向城楼驰援,随后又将吕布来犯的消息第一时间以飞鸽传书的形式向主公通报。很快赵云率领帐下将领来到城楼处,现在他必须要一鼓作气将敌军击溃,
现在的赵云,远要比任何人都急于一战,甚至让他对白龙马的速度都已经不满起来,要知道现在与他一同出发的士兵早已没了踪影。
一声白衫银甲的赵云飞一般迟来,远远的就看到了前方那道火红身影,距离足有百步,赵云舞动龙胆枪,向其疾驰而来。
而在赤兔马上的吕布也同样发现了单骑独来的,相差仅仅十步之际,赵云龙胆枪翻动,一枪直刺,枪尖摆动,说不出的潇洒写意。
长枪刺出,吕布方天画戟恰在此时横劈一击,两人兵刃便猛然纠缠在一起,瞬间出手二十多记,随后,赵云连退八步,吕布后退十余步。
再次相遇,再次交手,赵云一气呵成的百鸟朝凤枪法在与吕布的交锋中头一次小胜一筹。
吕布驰马后退,滑稽划地,深入三尺方停止身形,抬起方天画戟,双腿夹动马腹,以迅捷的速度再向赵云杀来。显然方才的一阵交锋,吃了暗亏的吕布很是不服气。
两人跃马再战,相遇的一刻,兵刃再一次向对方要害杀来,这一回吕布直取赵云项上人头,速度之快,只觉一阵凤啸声划过。
白衣白马银甲银盔的男子被迫防御,然而红衣亮甲的男子这一计不仅速度快,更是力沉,一击之下,方才占了上风的亮甲男子便向后退出了足有二十步。
这一刻,立时让得四周守军与吕布军全部转头看了过来,红马之上,那如战神一般的男子傲立天下,睥睨般盯着后退的白衣男子么人后者站定之后,露出了一抹冷酷笑容,显然两人接下来的一战都要使出自己的全部实力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所有人不管是吕布军还是徐州军,都明白这样的时刻带表着什么。
赤兔马对白龙驹。
方天画戟对龙胆枪。
红袍金甲战白袍银甲。
一场龙虎斗。
到底是天下第一杀第二?
还是第二夺第一!
~~~~~~~~~~~~~~~~~~~~~~~~
尽管张飞已经撤向了庐江郡,可是在鲁肃的解释下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在整个徐州之战中的关键,可以说他现在是左右徐州之战走向的人物,也就是主公手中最重要的一步棋,虽然看起来他更像是一粒‘诱子’,随时有背弃的可能,可是只要这粒诱子做到最好,那么一切都会为之改变。
首先他需要把纪灵引到寿春,这一步他已经做到了,甚至成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飞与鲁肃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袁军拖在寿春,那么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再把他们从寿春调到庐江,这也是为何张飞与鲁肃会将目光放在庐江的原因,可是他们两人却万万不理解寿春的内幕,刘勋对袁术来说是大将,对纪灵等人来说关系可就有些尴尬了,可以说不论是张勋还是纪灵,都巴不得张飞将他宰了。
两人的抉择出现了失误,这无疑是诱子最忌讳的,一旦无法将纪灵吸引过来,那么很可能他二人现在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成空。
当斥候将纪灵径直回到寿春的消息汇报给二人时,两人都察觉到了事件的严重性,虽然还不知晓内幕,可是纪灵的表现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两人的布局没有成功,而寿春又万万不能回去,现在的纪灵一定在寿春布下了口袋等着他们呢,所以现在必须要想一个办法,将纪灵调出寿春来,可是又该如何才能让他上钩呢?
在扬州的地图前商议着作战方案,可是张飞与鲁肃紧紧盯着淮难却一言不发,确实现在两人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更不要说想出什么破敌之策来。
现在还只是纪灵的主力回来,也许现在的张勋得到情报后已经返回的梧县,必须要想个办法,或者向主公传书,让他小心张勋
好半晌张飞终于开口了,可话说到这里却顿了一下,明显的很察觉到他语气中的涩滞之意,确实很没脸发这样的军报回去,如果对得起主公对他寄予的厚望啊,看了眼鲁肃,希望他在传军报前能够想出一个办法来,可不想他却点点头:现在也只能如此了,必须让主公做好防御,不然被张勋偷袭的话,我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张飞心中着实有些不甘。
是!
鲁肃很无奈的点点头,道:先把我们这边的情况传回去再说吧,不能因为我们造成主公那里的任何损失。鲁肃说完又看向了淮南地形图:这件事很关键,甚至决定着徐州的最终走向,不能有任何闪失,就算我们最后能将扬州军拖在寿春也要让主公那边小心。
鲁肃的建议无疑是持重之语,因为这一仗对徐州太关键了,不能有任何差池,如果他知晓吕布军偷袭了徐州的话,那就更要传书了,因为主公必定会去救徐州,那么张勋就万万没有再回军的道理。
好吧。张飞吩咐张萍处置这件事后很快又转回了内帐,对鲁肃,道:张萍已经传书了,可我们接下来又该如何,怎么才能调动纪灵乃至张勋,让他们困守在寿春?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纪灵是不会管庐江死活的,可是纪灵只要回到寿春,有了纪灵帐下兵丁之后袁术会不管庐江的死活吗?就算不管,我们就这样一直威胁着寿春,袁术会容忍我们的存在吗?
这是鲁肃现在唯一能看到希望的地方,就算袁术不管庐江,也必定会想尽办法对付他们,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再回寿春,劫掠郡县,我就不信纪灵还能在寿春待下去!
张飞精神一振,这句话让他再一次看到了希望:逼纪灵来找我们,然后寻找战机消灭他们,不错不错,这个主意好。
这个建议鲁肃也不知晓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又是否能招来纪灵,但有一点他却明白,寿春是袁术的大本营,他决定无法忽视张飞在寿春祸害亭里百姓,所以就算袁术因为纪灵花言巧语最后默认不去管庐江也一定不会坐视他们对寿春的不管不顾,这就是鲁肃的的应对之法,可是同样在寿春出现了,那么在想撤的容易就难了,远不如在庐江更从容,可是有一点鲁肃却了如于胸,这一仗就算真当了弃子也无妨。
因为再回寿春,很可能会招来张勋的回军,这一点是鲁肃方才细细琢磨出来的,他到了庐江,那么寿春就没有了危险,纪灵大可在寿春防御着,那边张勋继续对徐州保持着压制,可是当他再回寿春,那么这支部队就必须要消灭,而两面夹击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这一步的风险是最大的,鲁肃提醒了张飞很可能面对的丰县,可后者却微微一笑,也是对猛张飞来说,又何尝将这些风险放在眼中。
~~~~~~~~~~
从庐江郡到合肥并不远,八十公里,一天的功夫也就到了,两人将目标锁定在九江郡第三大城市,第一大城池为寿春,第二大城市为阴陵(今凤阳)第三大城市为合肥,其实寿春超过阴陵县,是在袁术入驻寿春并将扬州刺史袁遗击败将治所从阴陵改移到寿春之后才发生的事情,而后来被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又短暂移治曲阿,不过他这个移治可就不被袁术承认了,两人各大口仗,一个说是被袁术逼迫后,不得不移治曲阿,而袁术呢则说治所在阴陵,就是你大可去阴陵当你的刺史,可问题是刘繇不敢去啊。
也是刘繇能赶去吗,当他被封扬州刺史后连阴陵去都没敢去,直接就奔曲阿去了,对外宣传为袁术所逼,这让他哭笑不得,你来都没来,我哪逼你了?
我堂堂的大汉后将军,会与你争这个小小的州刺史么?
两人这等口仗打了多年,主要是因为刘繇借着长江天堑,不然的话,袁术早对他下手了,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刘繇也就只敢嘴皮子上说说,得了个世人同情,可结果还是窝在了丹阳,最后连丹阳都丢了,现在远避在豫州,连打口仗的机会都没有了。
而此时的合肥,则成为了徐州军的进攻要地,这里是寿春的钱粮重地,袁术向来重视,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阴陵,可以说,这一回鲁肃吸取了庐江郡的教训,直接就打了袁术的七寸,让他不想出兵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