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徐州之战(85)
    对于关羽的攻守推演,在徐州那是没有多少人不信服的,如果能在已知的兵力状态下进行推演的话,那么往往他的推演会成为最终的战场走向,但毕竟攻守推演终归是攻守推演,虽然关羽尽可能的把自己当做对方,可终归有些后手甚至是敌军一些隐藏的隐实力却非他所知,所以攻守推演最多只能算得上是一种游戏,到了战场之上,出现的任何状况很可能攻守推演内都没有出现。

    但关羽虽然嘴上这样说,可是不管是赵云还是张飞对他的攻守推演都是极为佩服的,甚至两人都有过向关羽请教攻守推演的经历,只不过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些天赋,包括攻守推演也是如此,显然二人在这方面并没有展现出天赋,最后只能草草作罢。

    关羽这位师傅其实很愿意倾囊相授,虽然他这人有些自负,但在攻守推演上,他可是真的希望能再出现一位媲美徐晃的将领出来,这样,有个奇虎相当的对手,对他也是一件美事,但可惜,被他寄予厚望的赵云对此却是没有多少天赋。

    虽然这听上去有些无法想象,可这就是现实,赵云对于骑兵作战却是有着极强的洞察力,但他并不像徐晃那样,对于古之战阵那般推崇,所以徐晃能够借古之战阵与关羽在攻守推演上杀个难解难分,而赵云则丢盔弃甲,毫无还收能力。

    你可以说这是因为攻守推演的古板,毕竟和古之战阵一样,这都是春秋战国士气的产物,就好像那时候的战争,都是一板一眼的两军对垒,至于偷袭这样的情况,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屑于如此去做。

    可是赵云和他的骑兵可不能这样,如果让骑兵每一次都证明冲击的话,那么骑兵的优势就等于没有完全使用出来,骑兵用的就是一个快与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赵云在骑兵的指挥上确实很有天赋,但在步兵的攻守推演上,甚至比之张飞还有稍逊一筹。

    可以想象,赵云在另一个时空中只不过是刘备的护卫队长,直到后期才被诸葛亮启用,不是没有道理的,赵云去指挥步兵作战,确实有点难为他了,能被刘表重用反倒奇怪了。

    不过不得不说赵云在学得时候还是很认真很严肃的,可惜他在这方面确实缺少天赋,对此关羽也只好建议他放弃,虽然赵云不想承认,但还是在一次令人哭笑不得的指挥失误后放弃了在攻守推演上下功夫。

    最后连他自己也都感慨,还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骑兵上面更好,关羽对赵云这样的决定当然是只能点头赞同了,其实攻守推演只不过就是一种游戏,推演上没有表现出多少天赋,并不意味着战场之上就没有智慧步兵的实力,就好像赵云如今身为徐州都督,不仅掌握着龙骑军,还统帅着徐州步兵以及琅琊军和沛县守军一样,只不过看起来好像用心在学,只是对游戏不开窍罢了。

    但在指挥步兵作战的时候,他同样是一把好手,当然这与这些年的洗礼有着一定的关系,就好像他和徐晃一眼并不是生就就是统帅三军的奇才一眼,平日里看看兵书,战场之上多琢磨琢磨,百炼之下必然成钢。

    这一点关羽最有发言权,他当初也不过就是一名小卒,你让他指挥作战,那不就是赶鸭子上架吗,可后来还不是通过战争成长,有了今天的成就?

    反倒是看兵书,关羽是并不太在意的,就像他曾经兵书不离手,可是如今,家里找不到一部,尽看书不如不看,看多了反倒变成纸上谈兵,一名优秀的将领,更多的还是要通过战场的局势灵活应战,只要有那么一两次这样的经历,就成了。

    当然,如果遇到的是张飞这样的,那就等于白说,不过这小子虽然看样子好像不怎么开窍,可他却是那种内秀之人,扮猪吃虎最拿手,这么多年来,有多少名将折在他手上,你若说都是敌人大意,倒不见得,更多的还是他有着一定的才华,毕竟带兵这么多年了,就算是耳濡目染,也会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就好像这一次虽然损失惨重,可换一个角度来说的话,如果不是曹操跑得快,他几乎就成功了,所以说战场就是这样,不能因为一仗的胜负就去否定一个人,也不能因为一场胜利就觉得他战无不胜。

    但在关羽心中,这一年来最大的惊喜可就要说陈凤了,这也是他为何会对其如此重视的原因所在,不过,虽然对他重视,但关羽也不会给他什么特殊的待遇,和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当然很多士兵都传他破格提拔陈凤是因为他在攻守推演上面的天赋,这一点关羽不否认,但也不认同,毕竟如果陈凤没有那个能力,就算他在攻守推演上能回回赢了他,也不会对他破格提拔。

    破格提拔,别说是在关羽这里了,就整个刘澜帐下,都是很少见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天赋,那么从士兵到将军却是无须花费太长的时间,对于刘澜选拔人才的机制,不仅仅是帐下们信服,就连文官们都开始纷纷效仿,就这一点来说,显然军队起到了一个好作用。

    士兵论功行赏,除非是像太史慈、臧霸这样自带部曲的将领,毕竟这样的将领只是少数,更多的军官还是要从基层遴选,而这就是如今刘澜取仕的关键,那就是所有人出仕的前提是到亭里为吏,然后通过政绩一步步升迁。

    这就好比士兵通过战功一步步升迁一样,这样的取仕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除非你真的有才,那刘澜也不会真的去让孔明去做教书匠的事情发生。

    可以说,这样的取仕机制,不仅让官员小吏们有了希望,更让士兵们有了奔头,至于陈凤,大军对于他虽然会有些微词,可很多人还是信服的,毕竟人家的战功摆在那里,虽然最后是破格提拔,要比正常的职位高了一级,但是针轮这些没意义。

    与其去眼红人家,倒不如下一次作战的时候多杀几个敌军,多立一些功劳。

    这样的氛围无疑是关羽喜欢的,如果人人都是见不得别人好,那么到最后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下绊子,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如果一旦出现,那么摄山营也就彻底完了,人人不是再以立功为荣,反而想着的是如何将对付扳倒,这样一支没有上进心的部队,还这么可能打胜仗。

    关羽也许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怕部队自己乱,这可比被敌人击败还可怕。被敌人击败了,知耻后勇,大家心往一块,下次还能赢回来,可如果人心散了,那谁都可以来踩一脚。

    关羽可不愿意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一点也不会发生,因为在他的摄山营里,不会发生,只要做到一视同仁,那么大家就会心往一块使,因为你升职,都是在大家眼中的,甚至刘澜还规定,任何人晋升,从部曲督往上都需要在军中公式出来,必须要让所有士兵都看到。

    这样有谁不服气,可以当众提出来,这样就可以打消所有人的顾虑了,毕竟不是走歪门邪道,但就是这样,还是有人对陈凤破格提拔提出质疑,但这些质疑根本就不值一驳,很快所有人都闭嘴了,虽然心里面不服气,不然也不会出现诸如靠攻守推演上位的风声,可在当面,却没有人会质疑。

    但在指挥步兵作战的时候,他同样是一把好手,当然这与这些年的洗礼有着一定的关系,就好像他和徐晃一眼并不是生就就是统帅三军的奇才一眼,平日里看看兵书,战场之上多琢磨琢磨,百炼之下必然成钢。

    这一点关羽最有发言权,他当初也不过就是一名小卒,你让他指挥作战,那不就是赶鸭子上架吗,可后来还不是通过战争成长,有了今天的成就?

    反倒是看兵书,关羽是并不太在意的,就像他曾经兵书不离手,可是如今,家里找不到一部,尽看书不如不看,看多了反倒变成纸上谈兵,一名优秀的将领,更多的还是要通过战场的局势灵活应战,只要有那么一两次这样的经历,就成了。

    当然,如果遇到的是张飞这样的,那就等于白说,不过这小子虽然看样子好像不怎么开窍,可他却是那种内秀之人,扮猪吃虎最拿手,这么多年来,有多少名将折在他手上,你若说都是敌人大意,倒不见得,更多的还是他有着一定的才华,毕竟带兵这么多年了,就算是耳濡目染,也会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就好像这一次虽然损失惨重,可换一个角度来说的话,如果不是曹操跑得快,他几乎就成功了,所以说战场就是这样,不能因为一仗的胜负就去否定一个人,也不能因为一场胜利就觉得他战无不胜。

    但在关羽心中,这一年来最大的惊喜可就要说陈凤了,这也是他为何会对其如此重视的原因所在,不过,虽然对他重视,但关羽也不会给他什么特殊的待遇,和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当然很多士兵都传他破格提拔陈凤是因为他在攻守推演上面的天赋,这一点关羽不否认,但也不认同,毕竟如果陈凤没有那个能力,就算他在攻守推演上能回回赢了他,也不会对他破格提拔。

    破格提拔,别说是在关羽这里了,就整个刘澜帐下,都是很少见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天赋,那么从士兵到将军却是无须花费太长的时间,对于刘澜选拔人才的机制,不仅仅是帐下们信服,就连文官们都开始纷纷效仿,就这一点来说,显然军队起到了一个好作用。

    士兵论功行赏,除非是像太史慈、臧霸这样自带部曲的将领,毕竟这样的将领只是少数,更多的军官还是要从基层遴选,而这就是如今刘澜取仕的关键,那就是所有人出仕的前提是到亭里为吏,然后通过政绩一步步升迁。

    这就好比士兵通过战功一步步升迁一样,这样的取仕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除非你真的有才,那刘澜也不会真的去让孔明去做教书匠的事情发生。

    可以说,这样的取仕机制,不仅让官员小吏们有了希望,更让士兵们有了奔头,至于陈凤,大军对于他虽然会有些微词,可很多人还是信服的,毕竟人家的战功摆在那里,虽然最后是破格提拔,要比正常的职位高了一级,但是针轮这些没意义。

    与其去眼红人家,倒不如下一次作战的时候多杀几个敌军,多立一些功劳。

    这样的氛围无疑是关羽喜欢的,如果人人都是见不得别人好,那么到最后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下绊子,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如果一旦出现,那么摄山营也就彻底完了,人人不是再以立功为荣,反而想着的是如何将对付扳倒,这样一支没有上进心的部队,还这么可能打胜仗。

    关羽也许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怕部队自己乱,这可比被敌人击败还可怕。被敌人击败了,知耻后勇,大家心往一块,下次还能赢回来,可如果人心散了,那谁都可以来踩一脚。

    关羽可不愿意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这一点也不会发生,因为在他的摄山营里,不会发生,只要做到一视同仁,那么大家就会心往一块使,因为你升职,都是在大家眼中的,甚至刘澜还规定,任何人晋升,从部曲督往上都需要在军中公式出来,必须要让所有士兵都看到。

    这样有谁不服气,可以当众提出来,这样就可以打消所有人的顾虑了,毕竟不是走歪门邪道,但就是这样,还是有人对陈凤破格提拔提出质疑,但这些质疑根本就不值一驳,很快所有人都闭嘴了,虽然心里面不服气,不然也不会出现诸如靠攻守推演上位的风声,可在当面,却没有人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