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徐州之战(235)
    刘澜兵分思路退出彭城,朝吕县而去,至于能不能迷惑到高览其实刘澜并不在意,他甚至巴不得高览能猜到他的意图直奔吕县而来,那样就会就会省却很多麻烦,因为在他决定退出彭城之前,就已经让已经南下至下邳城内的周仓前往吕县接应徐庶等人,现在徐庶们被安全送到下邳,并继续南下撤离,而周仓却留在了吕县,一旦他抵达吕县之后,就会与其汇合,到那个时候高览只要赶来,他就敢保证将其消灭在吕县。

    他相信也无比确定,那个时候赵云会赶来,最少骑兵会赶来吕县,而曹操则因为大部队行动,很难及时抵达,而这个时间差就会给他机会,但高览如果没有追来的话,刘澜是绝不敢冒险返回彭城的,那样曹操可能在赵云抵达一天之后就会赶来,得不偿失。

    在刘澜撤出彭城半日之后,高览夏侯惇与日落时分赶到彭城,再次之前二人已经知晓了刘澜撤退的消息,但其分兵四路而走,显然是在迷惑他们,可不管他如何迷惑,终归要从其中一个方向离开,西去进入沛郡萧县,南下进入梧县西面则是吕县北上则是徐州城,而他们从徐州城的方向过来,首先可以排除刘澜从此处撤离的可能了,而进入沛郡萧县,两人同意不认为刘澜在现在的情况之下会做出这样不太明智的选择,只要他去了萧县那就是羊入虎口,所以两人一致认为除非刘澜不想活了,不然绝不会选这一条路撤退。

    那么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梧县还是吕县,目标锁定在此,当即招来斥候查问,其实这几个地方高览一早就派出斥候侦查,虽然当时还不可能判定刘澜到底会去哪里,但是有些细节还是可以瞧出一些端倪,就好像当时他和夏侯惇都没有注意的一个细节此时再从斥候口中说出来时,也就立时瞧出了一些端倪。

    斥候侦查时,梧县没有任何异常,驻军还是只有不过区区三千人的郡国兵,但是吕县却又大规模的调动,驻军居然多出了好几千,当时吕县增强驻军,因为与下邳较劲,而他们又在良城县的原因,对这些情报不以为意,可能只是正常的调兵举动,但是现在再看,情况就不同了。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如果真的要调兵,也应该是增加良城驻军甚至是下邳驻军,可往吕县增兵就有些古怪了。

    “不出意外,刘澜就在吕县无疑了。”

    二人几乎异口同声,而在高览看向夏侯惇的一刻,后者又补了一句:“别忘了良城的周仓,你我之前一直奇怪为何我们转向徐州城时他居然不带摄山营追来,现在看来,他们极有可能也在吕县。”

    这个念头其实二人都有,但却没有像现在这样肯定,如果周仓真的在吕县,他那几万人的摄山营一旦和刘澜汇合,那可就不得了了,兵力上并不比他们少多少,之前想着一举歼灭刘澜也变成奢望。

    摄山营可不比刘澜现在率领的乌合之众,那可是徐州真正的精锐,战力强悍,贸然追过去肯定危险重重,而且二人最初商定,就追到彭城,之后不管刘澜跑到哪里都不再理会,先拿下徐州城之后与曹操会和,再商议追击刘澜还是北上开城。

    高览态度坚决,而夏侯惇有些心有不甘,如果不是刘澜而是换个其他人,他也就放弃了,偏生是刘澜,这样的诱惑太强了,就这样放跑他,是在心有不甘,可他也清楚,吕县现在就是狼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一旦冒险过去肯定会遭受到刘澜猛烈反击,甚至他猜测刘澜之前一系列的部署,可能就是为了把他们吸引到吕县,在哪里与他做最后的决战。

    这一点上高览其实和他想到了一块,但经历过青州大败的高览又不敢确定,如果刘澜再撤呢?

    就好像当初臧霸一直推到东莞郡之后对他进行突然一击,只要他们敢一直追下去,这样的可能随时都会出现。

    不管是下邳还是广陵,这都是刘澜设下诡计和埋伏的绝佳选择,就算他们派出斥候前面探路,也不会查出任何异常。

    当年他们在夺下东莞郡的时候,不也是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的情况,谁又能想到臧霸压根就没把主力部队撤出,在夜间一边夺下城门一边突然袭击了郡守府,然后里应外合就这样击溃了他。

    虽然有些难以启齿,可这就是他之前遇到的情况,他们这样一路追击,别说是他们了连士兵都不会再把徐州军当回事,所谓骄兵必败,一旦松懈到那个时候还不是一溃千里?

    “知晓了。”夏侯惇点点头,虽然不甘,但听了高览这番话也不敢贸然追击了:“那我们就稳扎稳打,汇合了曹公,再商议进军之事。”

    夏侯惇与高览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传达命令:“传令下去,部队进行休整,明日一早北上攻打徐州城。”

    “北上?”亲兵听到这样一道命令,一迟疑,有些疑惑:“将军就这么放弃不追刘澜了?”

    “高览怕中了刘澜的诡计,我觉得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就同意了。”夏侯惇在主位落座后道。

    “那高览被刘澜吓破了胆,如果他当真有这个能耐会弃了徐州城和彭城?反正末将是不信。”

    “你懂什么!”夏侯惇双眸圆睁,瞪了亲兵一眼,骂骂咧咧道:“现在徐州还没丢呢,就算丢了他的主力还在,只要找准机会击败我们,别说是彭城徐州城了,就算是青州都能夺回来,现在刘澜要干什么,你看不出来,吾焉能看不出来,他就是要把各郡县都让给我们,让我们分兵驻扎,而他呢则把分散在各郡县内的部队全部集结,此消彼长,别说他设计伏击我们,就算是直接来进攻都有可能。”

    “可连徐州城都丢了,刘澜帐下的士兵哪还有什么士气,将军这样说未免太瞧得起那刘澜了。”

    夏侯惇哼声道:“话虽这样说,可你忘了当年青州之战高览是如何被杀得丢盔弃甲逃回冀州的了吗?刘澜既然用过这样诱敌深入的诡计,就还会再用,没什么不可能,反倒是我们,一旦一直追击下去,距离曹公又远,到时候极有可能出现前追不上刘澜后又没有曹公援军的情况,到时候发生什么情况都有可能。”

    “原来如此。”亲兵这才算是被说服。

    “好了,下去传令取吧。”

    “诺。”

    ~~~~~~~~~~~~~~~

    第二日一早,高览夏侯惇即率兵北上,二人并没有去占领彭城,更没有分兵去驻守,刘澜弃了,他们也不急着占,啥时候确定刘澜跑了,再占不迟,当然在现在的局势之下,二人也不好因为谁占彭城而翻脸,所以都不占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有一方要占,反而会因为利益而出现裂痕。

    这样的情况太正常了,甚至可能出现你如果占彭城,那我就得占徐州的情况,那样一来,他敢肯定没人会去抢什么徐州,矛盾只会加深,现在这样没有利益也就没有私心,就为了击败刘澜,顺心的很。

    一路北上,向徐州城而去,当然还不忘传消息给曹操,可二人才刚派出人去,这边曹操就已经派人前来了。

    击溃了赵云,主力部队在占据了沛县之后正想着彭城连夜赶来,务必要拦下刘澜,届时将其彻底击败在彭城。

    这一消息让二人苦笑连连,如果早知道这个情况,他们就不该这么急着赶过来,到时候与曹操约定一同杀向彭城,就算刘澜撤,也大可追击,哪还去管他在吕县有没有什么部署和埋伏。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苦笑,眼中都是无语,这才刚下令开拔,结果又得传令原地驻扎,好在二人都不是那种死要面子之人,当即下令部队返回了彭城,而夏侯惇依然在城外扎营,高览则在城内布放,等待曹操赶来。

    ~~~~~~~~~~~~~~

    吕县县令,单子春当过,张南也当过甚至连陈矫也当过,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从吕县县令的位置上节节高升,可以说这几年来,谁如果有可能被提拔,吕县县令几率是最大的,而现在在位上的吕县县令则乃是大儒郑玄之孙郑小同。

    郑小同父亲死于黄巾之乱,打小跟着祖父,可在刘澜迁移治所时因为袁绍的征召,眼瞅着孙儿及冠,郑玄不想把他带往冀州,最终最初决定将常年跟随自己的孙子留在了刘澜身边,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因为人才的缺乏,刘澜对郑小同的才华是十分看好的,只不过他需要和其他的官吏一样,从小吏干起。

    毕竟他太年轻了,才及冠,刘澜也不敢直接就让他从县令郡守做起,就好像陈群其实也一样是从幕僚做起。其实刘澜当时更希望他能做自己的主簿,但他还是想到乡里去,乡举里选,这本来就是儒家推崇的选官制度,而作为大儒郑玄之孙,自然要身体力行。

    一年半的时间,从亭长到县长再到被调到吕县做县令,刘澜帐下都明白,能在吕县当县令,郑小同迟早高升做彭城国相。

    虽然没有多少人明白刘澜为什么如此看重吕县,每每都把一些他看好的官员调到这里为县令,这感觉就好像吕县是他的亲卫营一样,只有在此接受锻炼后,尤其是那些副都督,往往都会在各军中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这样的情况太正常了,甚至可能出现你如果占彭城,那我就得占徐州的情况,那样一来,他敢肯定没人会去抢什么徐州,矛盾只会加深,现在这样没有利益也就没有私心,就为了击败刘澜,顺心的很。

    一路北上,向徐州城而去,当然还不忘传消息给曹操,可二人才刚派出人去,这边曹操就已经派人前来了。

    击溃了赵云,主力部队在占据了沛县之后正想着彭城连夜赶来,务必要拦下刘澜,届时将其彻底击败在彭城。

    这一消息让二人苦笑连连,如果早知道这个情况,他们就不该这么急着赶过来,到时候与曹操约定一同杀向彭城,就算刘澜撤,也大可追击,哪还去管他在吕县有没有什么部署和埋伏。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苦笑,眼中都是无语,这才刚下令开拔,结果又得传令原地驻扎,好在二人都不是那种死要面子之人,当即下令部队返回了彭城,而夏侯惇依然在城外扎营,高览则在城内布放,等待曹操赶来。

    ~~~~~~~~~~~~~~

    吕县县令,单子春当过,张南也当过甚至连陈矫也当过,而这些人几乎都是从吕县县令的位置上节节高升,可以说这几年来,谁如果有可能被提拔,吕县县令几率是最大的,而现在在位上的吕县县令则乃是大儒郑玄之孙郑小同。

    郑小同父亲死于黄巾之乱,打小跟着祖父,可在刘澜迁移治所时因为袁绍的征召,眼瞅着孙儿及冠,郑玄不想把他带往冀州,最终最初决定将常年跟随自己的孙子留在了刘澜身边,而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因为人才的缺乏,刘澜对郑小同的才华是十分看好的,只不过他需要和其他的官吏一样,从小吏干起。

    毕竟他太年轻了,才及冠,刘澜也不敢直接就让他从县令郡守做起,就好像陈群其实也一样是从幕僚做起。其实刘澜当时更希望他能做自己的主簿,但他还是想到乡里去,乡举里选,这本来就是儒家推崇的选官制度,而作为大儒郑玄之孙,自然要身体力行。

    一年半的时间,从亭长到县长再到被调到吕县做县令,刘澜帐下都明白,能在吕县当县令,郑小同迟早高升做彭城国相。

    虽然没有多少人明白刘澜为什么如此看重吕县,每每都把一些他看好的官员调到这里为县令,这感觉就好像吕县是他的亲卫营一样,只有在此接受锻炼后,尤其是那些副都督,往往都会在各军中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