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刚在夏侯惇的反击中很快便败下阵来,不得不被迫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虽然梁刚退去,但夏侯惇显然不会就这样轻易放过他,指挥部队开始追击。
一路追击,越追,地形突然变得诡异起来,四周都是密林,再也没有了开阔带,这样的复杂环境,十分利于敌军设伏,夏侯惇立即便勒马不前,挥停了部队,他嗅到了一丝危险,虽然大胜了梁刚不假,可追到这里,反而让他有些担忧,三千人就来攻击他,实在有点奇怪,如果之前夏侯惇还在猜测着各自可能,那么现在他有些担忧可能中了敌军诱敌深入的诡计。
夏侯惇不敢再继续追击下去,他非常担忧一旦继续追下去便进入了寿春军的包围圈,在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完全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之前的胜利喜悦瞬间消失不见,甚至连背后都开始有冷汗在冒,只听夏侯惇大吼一声:“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退往义城县。”
不少人都对夏侯惇突然的举动感到不解,甚至觉得寿春军根本就不敢埋伏,就算埋伏偷袭,也照样能战胜他们,对此夏侯惇却异常的冷静,虽然他也不敢保证寿春军是否真的有埋伏,但为了稳妥起见,他只能如此。
而且如今的局势,任谁也看得出,他们深入敌境作战,取得胜利倒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保证部队的安全,而在面临可能的威胁,现在夏侯惇部在敌境内唯一的据点就只有义城县了,这里可以说是他们的立足之本,退回去在保证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再来观察局势是最为稳妥的选择,毕竟寿春是不可能跑掉的。
然而就在部队开始撤退的一刻,突然在他们的身后出现了敌军,这些敌军已经藏匿了好一阵时间。
“果不其然。”夏侯惇在见到寿春军的一刻反而长舒口气,敌人在暗处反而会让他小心翼翼,但既然露了面,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露面了那就只能面对,毕竟人之所以害怕往往都是那种看不到的危险,这时候会胡思乱想,这也可能那也可能,想来想去,就会越想越害怕,现在出来了,反而觉得没什么了。
周围众将在这个时候无一例外都紧张了起来,纷纷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可看向夏侯惇的眼神,无一例外都是崇拜的神色,甚至都已经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曹军开始结阵应战,虽然仓促,但不知为何寿春军却没有及时出击,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能够杀出来,甚至是弓弩手齐射,那么他们的伤亡将非常大,夏侯惇就此猜测,寿春军的包围圈可能在前方,只是看着他们要撤退而不得不出现,完全属于仓促应战。
一直埋伏的寿春军不可能让夏侯惇跑掉,所以他们只能杀出来,如潮水一般的长流很快便冲杀而来。
两军第二回交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了,你来我往,如果是之前交战的延续,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不过这一回,寿春军显然吸取了一个时辰前惨白的教训,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一回寿春军远远不止有三千人,当曹军和寿春军在正面战场交战之时,从密林两天,寿春军悄悄摸了过来,从两翼对曹军包抄而来,梁刚之前正面攻击曹军,但效果非常的不好,不管如何猛攻,始终没有任何的效果,反而还很快就让曹军从防御变为了进攻,如果再选择正面突击,他相信不会对战局有任何的改变,反而还会再一次被曹军击败,但如果从两翼夹击敌军的话,那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也许他们在这一仗会收获到一场胜利。
梁刚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也期待着他想要的结果,而随着两翼奇袭而至,在阵前的夏侯惇再也沉不住气了,雁翎枪一挥:“兄弟们,杀敌有赏,斩将夺旗有功,建功立业就在今日,随我杀啊!”
“杀啊!”
夏侯惇在这个时候选择了直接全力杀向正面的寿春军,而对于两翼,他则完全交给了自己的部将夏侯廉和韩浩,说起夏侯廉可能无人知晓,但若说起即演义中的夏侯恩,可能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而夏侯惇的族弟夏侯廉正是演义中的夏侯恩。
而另外一名偏将,则为韩浩。韩浩此人初随袁术,后夏侯惇闻其名,与他相见之后,便将其收到自己麾下,而说道韩浩,还有一件趣事,那还是在兖州之战时,吕布偷袭兖州,与夏侯惇交战,而起秘密派人到夏侯惇营中诈降,趁机将其劫持,主帅被劫,军中登时大乱。当时的韩浩作为偏将就守在营门口,立即将把各将领都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要贸然行动,这才把混乱的部队稳定下来。
之后韩浩更是亲自来到夏侯惇的中军主帐,亲自面对‘绑匪’,与之谈判,怒斥挟持夏侯惇的人道:“你们这些凶残的叛逆者,居然敢将大将军挟持作为人质,难道你们不想活了?如今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难道我会因为一个大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
在对绑匪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他又哭着对夏侯惇道:“国法如此,末将不得不这样做,还请将军千万不要记恨末将!”
夏侯惇也是血性汉子,自然不以为然,摇头让他大胆去做,身为统帅,被挟持已经让他颜面无存,如果还因为贪生怕死而接受了绑匪的条件,那他夏侯惇就算是有幸不死,那也无颜活下来。
有了这样的默契,韩浩也就可以放手一搏,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本来是想挟持夏侯惇做要挟的,现在反倒害怕了,一个个居然在曹军士兵就要进攻的适合,纷纷吓得连连叩头,对韩浩说道:“将军,只求您给我们一条生路,让我们回去吧!“
他们是真的害怕了,但韩浩如果要接受他们条件的话,也就不会牺牲夏侯惇了,所以他当即拒绝了挟持者的要求,并且痛斥他们的行为,之后不久没有收兵,反而还加紧了攻势,很快曹军便将挟持着全部杀死,而夏侯惇也因此而免于一死。
之后曹操听说此事,特地召见了夏侯惇和韩浩,并对后者道:“你的做法可以作为万世之法。”于是当众发布了命令,今后如有劫持人质的,皆仿效韩浩,将人质一同消灭,不要顾忌人质,而自此之后,在兖州类似的劫持人质事件再也没有发生。
梁刚在夏侯惇的反击中很快便败下阵来,不得不被迫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虽然梁刚退去,但夏侯惇显然不会就这样轻易放过他,指挥部队开始追击。
一路追击,越追,地形突然变得诡异起来,四周都是密林,再也没有了开阔带,这样的复杂环境,十分利于敌军设伏,夏侯惇立即便勒马不前,挥停了部队,他嗅到了一丝危险,虽然大胜了梁刚不假,可追到这里,反而让他有些担忧,三千人就来攻击他,实在有点奇怪,如果之前夏侯惇还在猜测着各自可能,那么现在他有些担忧可能中了敌军诱敌深入的诡计。
夏侯惇不敢再继续追击下去,他非常担忧一旦继续追下去便进入了寿春军的包围圈,在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完全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之前的胜利喜悦瞬间消失不见,甚至连背后都开始有冷汗在冒,只听夏侯惇大吼一声:“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退往义城县。”
不少人都对夏侯惇突然的举动感到不解,甚至觉得寿春军根本就不敢埋伏,就算埋伏偷袭,也照样能战胜他们,对此夏侯惇却异常的冷静,虽然他也不敢保证寿春军是否真的有埋伏,但为了稳妥起见,他只能如此。
而且如今的局势,任谁也看得出,他们深入敌境作战,取得胜利倒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保证部队的安全,而在面临可能的威胁,现在夏侯惇部在敌境内唯一的据点就只有义城县了,这里可以说是他们的立足之本,退回去在保证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再来观察局势是最为稳妥的选择,毕竟寿春是不可能跑掉的。
然而就在部队开始撤退的一刻,突然在他们的身后出现了敌军,这些敌军已经藏匿了好一阵时间。
“果不其然。”夏侯惇在见到寿春军的一刻反而长舒口气,敌人在暗处反而会让他小心翼翼,但既然露了面,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露面了那就只能面对,毕竟人之所以害怕往往都是那种看不到的危险,这时候会胡思乱想,这也可能那也可能,想来想去,就会越想越害怕,现在出来了,反而觉得没什么了。
周围众将在这个时候无一例外都紧张了起来,纷纷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可看向夏侯惇的眼神,无一例外都是崇拜的神色,甚至都已经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曹军开始结阵应战,虽然仓促,但不知为何寿春军却没有及时出击,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能够杀出来,甚至是弓弩手齐射,那么他们的伤亡将非常大,夏侯惇就此猜测,寿春军的包围圈可能在前方,只是看着他们要撤退而不得不出现,完全属于仓促应战。
一直埋伏的寿春军不可能让夏侯惇跑掉,所以他们只能杀出来,如潮水一般的长流很快便冲杀而来。
两军第二回交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了,你来我往,如果是之前交战的延续,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不过这一回,寿春军显然吸取了一个时辰前惨白的教训,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一回寿春军远远不止有三千人,当曹军和寿春军在正面战场交战之时,从密林两天,寿春军悄悄摸了过来,从两翼对曹军包抄而来,梁刚之前正面攻击曹军,但效果非常的不好,不管如何猛攻,始终没有任何的效果,反而还很快就让曹军从防御变为了进攻,如果再选择正面突击,他相信不会对战局有任何的改变,反而还会再一次被曹军击败,但如果从两翼夹击敌军的话,那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也许他们在这一仗会收获到一场胜利。
梁刚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也期待着他想要的结果,而随着两翼奇袭而至,在阵前的夏侯惇再也沉不住气了,雁翎枪一挥:“兄弟们,杀敌有赏,斩将夺旗有功,建功立业就在今日,随我杀啊!”
“杀啊!”
夏侯惇在这个时候选择了直接全力杀向正面的寿春军,而对于两翼,他则完全交给了自己的部将夏侯廉和韩浩,说起夏侯廉可能无人知晓,但若说起即演义中的夏侯恩,可能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而夏侯惇的族弟夏侯廉正是演义中的夏侯恩。
而另外一名偏将,则为韩浩。韩浩此人初随袁术,后夏侯惇闻其名,与他相见之后,便将其收到自己麾下,而说道韩浩,还有一件趣事,那还是在兖州之战时,吕布偷袭兖州,与夏侯惇交战,而起秘密派人到夏侯惇营中诈降,趁机将其劫持,主帅被劫,军中登时大乱。当时的韩浩作为偏将就守在营门口,立即将把各将领都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去安定手下的士兵,不要贸然行动,这才把混乱的部队稳定下来。
之后韩浩更是亲自来到夏侯惇的中军主帐,亲自面对‘绑匪’,与之谈判,怒斥挟持夏侯惇的人道:“你们这些凶残的叛逆者,居然敢将大将军挟持作为人质,难道你们不想活了?如今我身负讨伐叛贼的使命,难道我会因为一个大将军,而放任你们为所欲为吗?”
在对绑匪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他又哭着对夏侯惇道:“国法如此,末将不得不这样做,还请将军千万不要记恨末将!”
记住手机版网址:m.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寿春之战(26)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