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二章 欧式别墅
    海歌唯一读过的一本休闲类书籍,叫《最美的人生》,是七十年前一位英国作家写的随笔。读那本书时,他仿佛真找到了美好人生的形态,了解了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真谛。那种宁静如水,又馨香如风的生活,与狼窝里非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或许正是由于这原因,读到最后一页时他不仅没感到放松,还更为自己与笨龙悲惨的命运悲伤了。

    从《最美的人生》开始,他爱上了“书”这种精神食粮,总是渴望能经常有新书读,以将那些优美的文字,作为空虚心灵的填充物。可惜读过那本书之后,他就再未得到过任何新书。

    大厅图书区的半弧形天花板上,悬挂寓意宇宙星球的圆形吊灯。那灯光既明亮又柔和,正好是最适合阅读的光度。海歌望着占满墙壁的书架出神,却没留意有一根尖端略粗并微闪红光,细长如铁丝的金属线,悄然伸向他的头顶,贴着头发停留片刻后,一张金属片就从书架上弹出来,送到了他的眼皮底下,电子窗口显示那本书正是《美好的人生》,作者是来自英国的托尔曼.霍夫曼。

    “哎呀~”

    海歌毫无防备之下惊叫,这才发现那根“偷袭”过来的金属线,一把将它抓在了手里。

    见他大惊小怪的样子,韦德尔又乐了,解释道:“这是我们韦德尔-U星人常用的思维探测器。它内部的微芯片对脑电波的感应范围在01到100赫兹之间,覆盖了脑电波所有的波段。当然咯,它能读出你脑子里所想的内容,单凭波频感应还不够,这个工作得靠微型镜像解读器完成。简言之,这与将信息输入电脑硬盘,再通过中央处理器解读信息内容是一个道理。”

    “什么?我脑子里想的东西,这东西只要隔着头皮探一探,就都了解了?”海歌不懂为啥人脑也能带电,电流还能形成波频,但思维探测器能通过镜像解读出活人脑子里的想法,他就很不舒服了,有种换衣服时给人偷窥的感觉。

    韦德尔的解释是,书架上的图书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但凡在地球上出现过的文字作品,都已在这里存档。用探测器协助找书,能为阅读者省去不少时间。

    再说那电子书,可真有意思,海歌怎么着都没法将它与巴掌大的电子阅读器联系在一起。薄片一与手接触,就会“噗”一下展开,变得与真书的厚度无异,且还能一页页翻看。

    电子阅读时代,人们已很难享受翻书的乐趣,这间小阅读室,却仿佛将人带回了过去的时光,尽管借助的依然是高科技手段。

    离开阅读区,就进入了大厅左边的待客区,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客厅。

    厅里摆放一套咖啡色沙发与茶几。茶几上一个颜色鲜绿的花瓶里,插着几株从植物园采摘的淡粉色鲜花,有几朵的花瓣上竟还留着新鲜的露水,那娇艳欲滴的姿态,看起来颇为清爽,也为这空旷的区域增添了几分雅致。

    这儿整体看上去镶金嵌玉,却毫不落俗,它的色彩搭配可谓完美,哪怕是一盏摆放在角落里的射灯,灯光都能与墙壁相映成辉。

    韦德尔说,这座别墅的设计他没花一点心思,所有装饰,以及装饰物之间的搭配,全是AI智能根据他的欣赏标准,通过运算确定下来的,与他的视觉审美要求完美匹配。而他自己,就可以将全副心思都用在工作上了。

    坐在似乎是用犀牛皮制的转角长沙发上,脚下踩着可能是水貂绒的白毯,海歌疲惫的身体放松下来。可他刚喘过口气,屁股下就传来柔软的感觉,仿佛有人给他加了一块舒适的海绵垫,海绵垫还具有热度,正好与他的体温平衡。

    “这垫子是什么时候放过来的?我没起身呀?”海歌扭动两下身体,很是茫然。

    韦德尔自豪地解释:“没有坐垫,你的感觉来自沙发本身。这套沙发非皮质,我绝不会猎杀任何野生动物,从它们身上获取生活用品或食物。沙发的基础材料是钛金,里面添加了大量植物油脂,每一平方毫米的分子结构中都藏着一个人体舒适度调节器,人坐在上面时,沙发就能按照人体工学的要求,自动为你调节软硬度和温度。”

    海歌点点头,目光转向与坐在沙发上的人视角平齐的墙上。

    只要没被书架遮挡的墙壁,皆挂着大大小小的画框。大多数画框里的图画海歌都看不懂,似乎比文森特.梵高的抽象画更难以理解。但有部分画精美地描摹出地球风景,很令他称赞,其中包括了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还有秘鲁的马丘比丘。

    然而最吸引海歌的,是两幅人像,其中一幅里,穿蓝色衣裙的红发女郎甜美娇笑,她正是韦德尔的妻子玛瑞。另一幅画的是一个年约七八岁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粉嫩的皮肤,头发褐色偏红,显然她就是韦德尔可爱的女儿,艾儿。

    所有图画都是三维立体的,风景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幻妙感,人物画像则让人觉得,画中人马上就要带着微笑从画框中走出来。

    见海歌一双眼一直停留在那两幅并排陈列的,自己的妻子与女儿的画像上,韦德尔愉悦的面庞又蒙上沉郁之色,并暗暗叹了口气。

    “海歌,露西婶婶正在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晚餐,咱们最好不要虚度等待时间,让会面变得枯燥乏味。不如就谈谈你我都关心的话题吧,讲讲各自的经历。我一直对你的经历十分好奇,但不打算用科技手段探取,而是在你自愿的情况下听你讲述。”韦德尔对海歌说。

    “嗯?”沉浸在思绪中难以自拔的海歌,猛然回神。主人提出要求,客人不敢怠慢,他转头迎向韦德尔的目光。

    见他面露迟疑,韦德尔又说:“我素来讲求公平,保证不会只听你一个人讲。你已得到承诺,合适的时候,我一定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故事也告诉你。这样说,你应该没有顾虑了吧?”

    突然被问及往事,海歌措手不及。他渴望听韦德尔讲述经历,但哪敢要求?对方这话,说得自己象是将谈经历当成了一项交易,这令他尴尬。当然,尽管他没这个意思,但如果在讲完后能听到韦德尔的故事,这诱惑他也没法抗拒。

    大多数人倾向于将经历作为秘密隐藏,并非经历真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只是明白,一个人在关注别人的生活时,总能表现出冷静与客观,却不代表真就理解了,因为他们没有切身的体会。这就像知道开水烫和把手伸进开水里才知道什么叫烫,道理相同。

    “我……我的经历?”海歌嗫嚅地问。